弘扬大禹精神、讲好黄河故事《黄河魂·大禹治水文化展》在洛阳启
弘扬大禹精神 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魂·大禹治水文化展》在洛阳启幕
本网讯( 徐浩钦)为期三十天,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主办,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洛阳古都文化发展研究院、洛阳九鼎酒业有限公司协办,河南收藏家协会博物馆委员会、 洛阳汉画艺术博物馆和洛阳天子驾六集团承办的《黄河魂·大禹治水文化展》8月20日起在千年帝都洛阳成功举办,奉献洛阳市民和观众的一道丰盛免费的文化大餐。河南省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葛纪谦到会并发表讲话,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致辞,河南省政法委原常务副书记宋周寿发来赞扬黄河精神、大禹品质的贺信。
图为与会人员在展览现场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陈列展览共分禹开伊阙、三阙颂歌、刻铭礼乐、书写中岳四个单元,展出展品70余件(套)。以大禹治水汉画艺术拓片为中心题材,辅以汉画石砖的实物展出。同时,由著名书画家笵艺达精心创作的35米长卷《嵩山富春山居图》为辅助展品,以融历史文献、书法作品、参观研学为一体,旨在讲好黄河故事,歌颂大禹治水精神。此次展览,将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因势利导,治理洪水13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和科学创新为内涵的治水奉献精神为引导,以馆藏画像石刻、拓片、书画为载体展现出来,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在新时代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
图为本次总策划人、河南省收藏家常务副秘书长、洛阳博物馆原书记周加申介绍策展情况。
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与洛水交汇的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奠基的主要区域,也是大禹治水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哺育了炎黄子孙、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同时,也给流域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由此,古代先贤把治理黄河作为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而孜孜以求。尧舜时,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故事,尤其是“禹凿龙门”的故事,成为中国古代治水的一个标志性政治工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山海经·海内经》说:“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东汉班固在洛阳著 《汉书》记载:“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北魏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说:“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由此可知,洛阳龙门,即伊阙,得名于大禹治水。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他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作为黄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禹文化已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大禹治水,平息了“名川三百,支流三千,小者无数”的水患,成就了千古治水伟业。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是面临困境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文化图腾。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葛纪谦表示,《黄河魂 大禹治水文化展》在洛阳成功举办,对于传承华夏历史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践行文化强国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喜迎党的“二十大” 即将召开之际,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守住华夏历史文化的根脉,追慕先贤,崇德向上聚合文化自信的精神,为实现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图为著名书画家范艺达精心创作的《嵩山富春山居图》。
图为河南省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葛纪谦(中)在展览现场,观看展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