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汽车 > 新闻 > 正文

2月份召回62.12万辆,特斯拉召回数量超过去年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1-03-01
导读: 2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共有10个品牌累计发布11起公告,共计召回乘用车621224辆,同比增长381.91%,环比增长741.04%,数量激增。

  2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共有10个品牌累计发布11起公告,共计召回乘用车621224辆,同比增长381.91%,环比增长741.04%,数量激增。

  现代召回汽车超42.52万辆,推升韩系在召回总量中的占比达到68.457%;德系再陷高频召回,2月,奥迪、宝马、奔驰和大众4品牌共召回汽车134857辆,占总量的21.71%。宝骏则因DCT变速箱缺陷,再次召回19680辆早已停产的宝骏560 DCT汽车。

  2月,特斯拉召回36126辆Model S和Model X,一举超越其2020年召回总量。值得注意的是,2月8日,特斯拉还因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等问题被有关部门约谈;这也是去年3月10日之后,特斯拉第二次被约谈。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2月份发布的召回公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经过汇总、统计,整理出“2021年2月国内乘用车召回榜单”。2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共有10个品牌累计发布11起公告,共计召回乘用车621224辆,同比增长381.91%,环比增长741.04%。

  途胜“复苏”雪上加霜

  2月乘用车市场召回规模的激增,主要源于多起大规模召回事件的助推。 其中,现代召回汽车超过42.52万辆,一举推升韩系在召回总量中的占比达到68.457%。2月,因“车辆HECU(液压电子控制单元)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或导致发动机舱起火”,现代一批次召回425201辆途胜汽车。

  作为曾经的明星SUV,现代途胜的市场表现每况愈下,在召回市场“风生水起”。2018年因“机油升高”,现代召回400377辆全新途胜;但由于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该批次途胜于次年再度被召回……连年的大规模召回,令途胜的“重回正轨”雪上加霜,也让北京现代的复苏之路再添阻碍。

  宝骏DCT“再掀事端”

  与现代“同病相怜”的还有宝骏,2月,宝骏因DCT变速箱缺陷再次召回19680辆早已停产的宝骏560 DCT汽车。

  宝骏搭载的DCT变速箱可谓声名狼藉,令众多车主怨声载道。曾有宝骏560 DCT车主表示,“车开了20900公里,就发现变速箱异响,送去4S店维修得知需要更换变速箱总成。”对此,2016年8月宝骏曾召回12485辆560 DCT汽车。2019年,宝骏又于5月和9月,分别召回19680辆560 DCT,以及32658辆530 DCT和730 DCT汽车。

  然而,召回并未完全解决问题,反映车辆“突然失去动力”的投诉依旧增多。在2020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宝骏560终因变速箱故障被点名,其市场口碑也随之降至冰点。本次再召回能否彻底解决车辆变速箱问题,并重树宝骏品牌形象,还需持续观察。

  德系再陷高频召回

  德系品牌则再陷高频召回,2月,奥迪、宝马、奔驰和大众4品牌共发布6起召回公告,涉及车辆134857辆,占召回总量的21.71%。

  同时,召回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奥迪召回124800辆,召回原因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中凸轮轴调节器驱动算法的学习功能不完善可能导致结果偏差,可能导致停止运转”和“供应商制造原因令转向器中的皮带轮可能存在尺寸偏差,极端情况下或导致转向系统锁止”。

  宝马发布2起公告,召回8204辆汽车,涉及安全带、装配失误、安全气囊三项隐患;奔驰因配件不符合制造规范、ESP系统与制动器不匹配、线束未按照规范安装三项隐患召回1460辆进口汽车;大众分两批次召回的393辆进口车则陷入“部件安装偏差”及“天窗安装不过关”隐患。

  特斯拉召回不止

  特斯拉再次大规模召回以及被约谈同样引人关注。2月,特斯拉因“车辆eMMC多媒体存储卡寿命到期会导致中央显示屏软件功能故障”召回36126辆Model S和Model X,一举超越其2020年召回总量。

  不止于此,伴随销量的增长,特斯拉暴露出的问题愈发的“花样繁多”:私自减配、自动驾驶失效、天窗脱落、断轴、起火……加之惯用的“甩锅”问题处理方式,使得其相关投诉不断增多,并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宣布,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 (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3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还针对Model 3车型部分车辆违规装配HW2.5组件问题约谈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并责令其按照《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立即整改,确保生产一致性和产品质量安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