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尹锡悦遇滑铁卢,韩国乱局仍难平
新华社首尔12月14日电 题:尹锡悦遇“滑铁卢” 韩国乱局仍难平
新华社记者陆睿 孙一然 杨畅
韩国国会14日下午就针对总统尹锡悦的第二次弹劾动议案进行表决,以204票赞成通过了该项动议案。尹锡悦由此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继卢武铉、朴槿惠之后第三位遭国会弹劾的总统。
分析指出,针对尹锡悦的首次弹劾动议案表决“流产”仅一周后,韩国国内政局就出现反转,背后有尹锡悦的支持率降至历史新低、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内部矛盾加剧等多重原因。下一步,宪法法院将对弹劾案进行审理并做出最终裁决。不论裁决结果如何,韩国政局短期内仍难恢复平静。
弹劾动议案通过
包括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在内的6个在野党12日再次向国会提交针对尹锡悦的弹劾动议案,国会于14日进行表决。表决结果显示,当天全部300名议员都参加了表决,其中204人赞成、85人反对,弃权3票,无效8票。赞成票超过了通过弹劾动议案所需的200票,即赞成者超过国会议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12月1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韩国国会议员参加弹劾动议案投票。新华社记者 姚琪琳 摄
此前,这6个在野党曾于4日以尹锡悦违反宪法和法律为由对其发起弹劾动议案,但动议案7日在韩国国会表决时,绝大多数执政党议员未参与投票,致使弹劾案因投票人数不足作废。
按照流程,弹劾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后,将提交给宪法法院审理,审理过程最长180天。在此期间,尹锡悦将被暂停总统职权。
“翻车”有原因
在7日韩国国会表决后仅一周,尹锡悦就在第二次弹劾动议案表决中“翻车”,分析人士指出,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第一,来自民意的压力。民调机构“盖洛普韩国”13日发布民调结果显示,尹锡悦的支持率降至11%,不支持率升至85%,分别刷新其就任以来的新低和新高;国民力量党支持率为24%,共同民主党支持率为40%,两党支持率相差16个百分点,为尹锡悦上台以来最大值。
戒严风波以来,韩国各地连日举行要求尹锡悦下台的集会游行。韩国前青瓦台国政情况室室长权起植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参与支持弹劾尹锡悦集会的年轻一代规模庞大。或许受到民意的压力,执政党在国会投票前虽然维持反对弹劾总统尹锡悦动议案的决定,但允许该党议员参与投票,这给了党内反对尹锡悦的力量发挥作用的机会。
12月12日,在韩国首尔火车站,韩国民众观看总统尹锡悦对国民谈话的电视直播。新华社记者 姚琪琳 摄
第二,执政党内部矛盾不断升级。国民力量党党首韩东勋和国务总理韩德洙8日表示,将有序推进提早结束总统尹锡悦的任期。但尹锡悦12日发表对国民谈话,为3日实行紧急戒严辩解,并表示无论是弹劾还是调查,他都会奉陪到底。
有分析认为,尹锡悦的讲话是对执政党提出的“有序退出”方案的拒绝,进一步加剧了他与执政党之间的分裂,最终导致党内议员倒戈,推动第二次弹劾动议案通过。
此外,有分析认为,这是尹锡悦本人有意选择被弹劾而不是接受执政党提出的“提前下台”方案。宪法法院对总统弹劾案的审理程序比执政党提出的“提前下台”方案所需时间更长,存在变数更多。尹锡悦宁受弹劾不愿辞职,体现出他有意在宪法法院审理中争取翻盘的意向。《韩民族日报》披露,尹锡悦已开始着手物色律师团队,为下一步宪法法院的弹劾裁决做辩护准备。
政局仍将动荡
按照韩国法律,在宪法法院审理弹劾案期间,国务总理和副总理排在代行总统职权的最优先顺位。分析人士指出,无论宪法法院裁决结果如何,韩国政坛都将继续面临动荡局面。
12月1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中)召开临时国务会议。新华社/纽西斯通讯社
按规定,弹劾案提交到宪法法院后,需要9名法官中至少7人出席、6人赞成才能确认弹劾、罢免总统。目前9名法官中3个由国会推荐的席位是空缺状态。韩国《中央日报》指出,为避免职能瘫痪,宪法法院已暂时将审理案件规定的出席人数降为6人。在此情况下如有法官表示反对,弹劾案就会被驳回。
韩国西江大学法学教授林智奉认为,宪法法院要求国会推荐3名法官补全人数后再审理案件的可能性更大。
即使宪法法院做出弹劾案不成立的裁决,尹锡悦依然将面临多方调查。韩国国会10日通过要求迅速逮捕尹锡悦的决议案,12日表决通过调查尹锡悦等人内乱罪嫌疑的“内乱特检法”,警方和检方的调查也在同步进行。韩联社指出,部分舆论认为检方很快就会传唤尹锡悦接受调查,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紧急逮捕或拘留等,尹锡悦或将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嫌疑人身份被检方传唤的在任总统,韩国政坛或将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中。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宪法法院裁定弹劾案通过,按照法律规定,须在60天之内举行总统选举,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将迅速加剧。从目前形势来看,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是最有力竞争者,但他本人也官司缠身,即将面临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案件的二审和三审,有可能失去候选人资格。韩联社指出,共同民主党急于推动弹劾,也是希望能在李在明案件的三审终审前举行大选,以求更大胜算。而执政党则希望“以拖待变”,等待舆论批评的矛头转向在野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