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5G > 正文

从技术研究迈向标准研究6G渐成全球科技创新焦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admin 时间:2024-11-21
导读:近日,由中国IMT-2030(6G)推进组、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大会以“奋进新征程——眺望6G标准前沿”为主题,中外专家共同探讨面向2030年及未来的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国际

全球6G发展大会现场。 资料照片

  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领域。

  近日,由中国IMT-2030(6G)推进组、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大会以“奋进新征程——眺望6G标准前沿”为主题,中外专家共同探讨面向2030年及未来的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国际标准化等,推动6G关键技术及架构成果形成全球共识,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促进6G创新发展,维护全球6G统一生态。

  预计2030年前后6G商用

  6G作为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将引领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说,当前6G研发进入新阶段,全球产学研用各方应凝聚共识、集思广益、紧密合作,切实推进6G创新发展。一是共促技术创新,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二是共聚生态合力,把握数字化转型新机遇;三是共倡互利共赢,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四是共享发展成果,打造对外开放新典范。

  IMT-2030(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6G正从技术研究迈向标准研究阶段,研究形成通信、感知、智能、计算等融合创新技术体系,实现智慧内生、性能卓越、绿色节能、安全可信、泛在互联的6G网络。

  针对6G技术的发展愿景与架构设计,IMT-2030(6G)推进组提出了“数字孪生,万物智联”的愿景,这一愿景与国际电信联盟的整体愿景高度契合。

  今年,IMT-2030(6G)推进组对通信感知一体化、无线人工智能、智能超表面、天地一体化、网络基础架构、移动算力网络、数据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展开测试;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6G公共研发新型试验设施“智启6G平台”,深化技术试验,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联动,加速技术优化成熟与方向共识。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业务和系统工作组(SA)主席普尼特·杰恩介绍了3GPP 6G工作时间线和6G研究项目情况,并展望R-21版本6G工作计划;来自欧洲、韩国、日本等6G推进组织的专家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和地区的6G发展情况。

  今年9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3GPP SA105次全会上,3GPP首个6G业务研究项目——6G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项目获得通过。该项目主报告人由中国移动代表担任,得到全球超过90家公司的支持,这标志着全球6G标准化进程的开始。

  同月,国际电信联盟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TU-TSG17全会上,中国移动成功主导完成ITU-T首个6G安全立项《IMT-2030(6G)网络的安全考虑/Security Consideration for IMT-2030 Networks》,致力于推进全球业界在6G安全驱动力、6G安全挑战及关键问题等方面取得共识。

  专家展望,2025年至2027年是全球6G标准研究阶段;2027年至2029年是第一版标准形成阶段;2030年前后,6G将进入商用阶段。

  大会举办地上海,已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启动实施了6G战略前沿任务专项,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并积极参与测试验证和国际标准化研究等工作。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介绍,上海将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将6G作为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一是强化系统布局,高质量研究编制6G领域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强化政策支撑,深化任务布局;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科技攻关投入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并结合上海创新链、产业链发展实际,加快重点方向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三是强化全链条贯通,着力构建“研发-验证-应用”协同创新平台,支持6G领域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推进全球6G共识与合作。

  业界呼吁全球合作与标准统一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6G。”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回顾,过去一年来,国际电信联盟确定6G愿景概念,3GPP正式批准和启用6G标志,全球业界对6G的研究逐步深入,内容由发散逐步收敛,重点关注无线关键技术和网络架构设计。

  闻库表示,要扎实做好5G-A演进,奠定6G发展基础,呼吁各国政府、6G推进组织、产业界、学术界等,充分沟通、凝聚共识,携手打造性能优异、开放合作、标准统一的6G。

  爱立信连接网络标准与行业倡议负责人雅尼·佩萨也坦言:“总结5G发展的经验,我们坚信全球统一的6G标准将有利于移动通信产业的健康发展。”

  日本XGMF秘书长西冈诚治说,XGMF目前专注于技术开发和商业创造这两个目标,希望能够在全球6G生态系统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国际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欧洲6G智慧网络和业务产业协会(6G-IA)董事会主席科林·威尔科克也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我们相信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对6G展开统一的标准界定,这是需要全球合作的。”

  针对6G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项目,中国移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受到业界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全球超过90家公司参与其中,比5G需求项目的支持公司多了一倍多,体现了业界对6G战略制高点的高度关注。同时,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垂直行业和终端公司的参与数量从5G时期的8家增长到46家,表明6G时代通信产业标准化向端到端进一步延伸。卫星公司从5G时期的“0”参与到6G时期9家公司积极参与,也体现了移动通信网络边界的不断延伸拓展。

  “IMT-2030(6G)推进组愿与全球产业各方一道,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坚定维护全球统一的6G国际标准,携手打造全球6G合作新典范。”王志勤说。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IMT-2030(6G)推进组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国信科、中兴通讯、高通、联发科、vivo、OPPO、小米、紫光展锐等十余家企业携手发出倡议:

  共同推动6G代际创新发展,拓展移动通信服务边界,打造通感智算融合创新的6G网络,全面升级网络性能、效能与服务能力;共同塑造6G智能服务范式,建立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智慧桥梁,赋能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共同制定全球统一6G标准,以ITU、3GPP国际标准组织为核心,研制6G国际标准,构建全球统一的产业新生态;共同深化6G技术试验,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构建试验验证平台,加速6G技术优化成熟;共同构建6G合作新典范,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为原则,扩大共识、加强联合,携手共进6G发展新征程。

  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商业闭环

  6G技术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王志勤介绍,5G是实现人和人、人和物的发展;6G则是人人互联和人物互联的同时,有更多智能体的引入,“5G是万物互联,6G则是万物智联。”

  实际上,尽管6G还在技术和标准化研究阶段,业界已经开始展望6G商用。专家认为,6G商业价值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对商业价值的判断,将影响网络发展路径的选择,进一步影响产业对时间节奏的把握。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分析,与5G相比,6G在应用场景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高的运动速度、峰值速率、区域流量、极低时延、高可靠确定性、高精度定位以及通感融合、大连接和星地互联等多个维度。大众刚需与小众需求难以在同一网络架构和频段上兼容;对于某一个用户来说不需要同时满足,也并不需要在同一个终端上完全实现这么多功能要求。这些要求应该考虑在不同频段上适应。他建议,6G终端应该多样性,6G网络服务刚需为本,当前需要针对刚需应用提出合理的标准。

  闻库也认为,6G终端将以人为中心,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6G既要追求技术性能跃升,更要关注技术性价比,需要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6G。

  “全球运营商的网络和业务发展情况不同,6G存在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给6G设计带来挑战。因此,我们提出平台化的网络架构设计新范式,以满足网络差异化需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说。

  在2024全球6G发展大会巡展活动中,上海诺基亚贝尔也提出一种探索——6G子网。这种方案通过在蜂窝网络里再创建一个小范围的“子网”,实现6G子网可以针对特定区域提供快速、精准的传输服务,为“元宇宙工厂”“智慧城市”中的本地传输提供精准支持,让机器人协作、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等需要超低延迟的应用更安全、更可靠。

  另一个业界关注的方向是6G与人工智能的融合。闻库认为,AI将会是6G发展底色,成为创新的关键“增量”。同时,6G也可以作为AI发展的良好支撑。6G网络将成为分布式高效、节能、安全的AI服务供给平台。6G能够向用户终端等第三方设备提供智能及计算服务,并使用网络侧提供的AI及计算资源。

  王晓云认为,6G已经从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到面向产业的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因此更需要从6G商业价值实现出发来系统推进,开辟新蓝海和网络可持续发展。智能体是驱动6G发展的新动能,6G使能AI成为泛在普惠的社会级服务,为AI提供泛在连接和泛在算力,从而实现“网络无所不达,AI无所不及”。(记者 陈爱平)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