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和智慧照亮乡村孩子奋飞的航线、记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上河
事迹说明
14年前的夏天,一个安徽籍的22岁小伙子,怀揣梦想、背井离乡来到了北辰区双口镇上河头村河头学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14年来,他扎根乡村教育,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
4届初三毕业班,连续四届会考成绩名列北辰区第一名、天津市第八届双优课一等奖、德育优秀奖、天津市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第一名,代表天津市唯一选手参加全国思想政治•思想品德优质课大赛荣获特等奖、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市级讲座、公开课26次,区级公开课、讲座40余节、30多万与孩子们交流的心灵文字、用脚丈量了周边村庄土地的家访……一串串的数字、一个个奖项记录着85后青年教师林茂的教育成长之路,也承载着与孩子们情感交流的心灵砝码。在广阔天地里,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把爱都奉献给了农村的孩子们,让孩子们在爱的氛围中奋飞前行。
立德树人,用爱心诠释师德
静心坚守、扎根农村,践行为人师之职责。2007年,大学毕业的林茂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面临语言和性格的双重障碍,踏上了北辰农村教育事业之路,并从此扎根于此。14年的时间,他只属于乡村,他把自己全部的身心奉献给了边远乡村教育事业。每天,他最早来学校、最晚离开、连续几年暑假不回家,甚至不断推迟婚期。曾经有机会,他可以到更好的学校工作,他依然选择了坚守,坚守在这一片他挥洒过青春热血的土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优秀卓越的工作成绩。学校领导让他负责学校的教务工作,可以不再带班,在别人眼中这是一个好机会,至少不用那么的辛苦,而他却立下了“工作可以加量,班主任工作不能不干”的誓言。或许,我们无法体会这种情感,但林茂老师知道,这是一种对孩子最质朴的爱,也是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职责!
选择艰苦、享受孤独,锤炼为人师之心境。为了有一个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幽静环境,也为了有充足的时间走近孩子们,林老师离开条件较好的教师集体宿舍,住进了学校旁边的小屋。这间小屋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教师的家属院,久无人住,周围的杂草都有一米高。朋友们不理解,林茂为什么有楼房不住偏住破旧的平房?林老师只是笑笑,他深知,选择艰苦、孤独,是为了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备课。
每天清晨,大地还在沉睡,校园旁边的小屋就已经传来发音不准但却不失热情的讲课之音,那是林老师在练习教学基本功。院子里的每一颗小草、每一根树枝、每一块砖头都是他的学生,林老师的热情感动着周围的一切;每天深夜,黑寂的校园里总有一盏孤灯明亮,让见到的人感到几许温暖,那是林老师伏案苦读、奋笔疾书的身影。那段时间,林老师孜孜以求,阅读了数百本教育书籍,写就几十万字的教学反思和随笔。这一切都是艰苦和孤独磨砺出的最宝贵财富。一个85后的青年,能忍受孤独和痛苦,摒弃浮华和喧嚣,他用实际行动对“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做了最好的注释。
文字传情、滋润心灵,塑造为人师之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爱的教育是通过师生心灵的沟通来实现的”。林茂老师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和孩子们交流,时间长了他发现和学生交谈有两个问题:一是时间有限,不可能和每个学生交谈;二是学生不好意思和老师当面交流心里话。为了走进更多孩子的心灵,全方位了解班级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细心的林茂采取给学生写信的方法来沟通:学生每人每周写一篇周记,将一周中最想告诉老师的事情写下来。为了激发学生写周记的热情,林茂告诉孩子们他会用心去回复他们的每一篇文字而且会多上一个字。这一承诺激发了全班38位同学,孩子们热情高涨地写着周记,而林茂老师要写38份的心灵回复,每篇回复少则100字,多则千余字,每晚至少要写4000多字,一周下来平均写了20000多字。林茂写信常常写到凌晨一二点,一天睡五六个小时已是家常便饭。凭着无数个寂静的夜晚、30多万的心灵文字架起了他和孩子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孩子们在这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感恩……
雪地温情,唤醒迷茫,彰显为人师之精魂。对于单亲、离异家庭的“后进”孩子,林茂带给他们家人般的温暖,他说:“当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是最需要爱的时候”。跟“后进生”接触让林茂的情感输入碰上了挑战。于是他用自己特殊的办法跟学生融情:“后进生他们挺男子汉的,我就跟他们说咱男子汉不是体现在我跟人家耍横,你们能不能跟我比比意志力,后来我就跟九年三班同学,从十月底约定了,我说咱们做个比赛,每天早上来学校跑步,你们能坚持吗?一开始有两到三个人跟他天天早上跑,到后来有10几个人,六点钟风雨无阻,包括下雪天,渐渐地这些孩子被林茂老师的真挚、毅力所感染,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进步,冬季的操场留下了师生情感的足迹,那飞舞的雪花见证了林茂对孩子们的挚爱。除了和这样的孩子们一起“冬季长跑”,还一起“中午吃饭”谈理想、一起市场买过菜、一起宿舍做过饭、一起挤过一张床、一起看励志电视《士兵突击》……鼓励这些孩子:“老师没有放弃你们,你们不允许自己放弃自己”。这些孩子在感受到林茂老师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爱别人、学会了宽容……
平等包容,因需施教,坚守为人师之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学生都是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生命,个性的差异决定了因材施教。林老师每接一个新班,他都会第一时间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以及家庭的情况;他带着学生的期待,精心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们都是好朋友》,问卷调查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通过问卷调查,林茂用一晚上的时间总结整理了全班同学的信息情况,足有5000多字。仅仅一天,他就对班里同学的情况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需要,深入学生的家庭,林老师走遍了学校周边的十几个乡村。可我们没想到的是,林老师是一个外地人,周边的地理环境十分陌生,多少次的迷路而返,多少次的柳暗花明,这一条条小路、一个个胡同见证着林老师的兢兢业业,也见证着他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林老师说:“如果不了解学生的需要,任何的教育都是低效、无效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花7分的时间磨刀,3分的时间去砍柴,这磨刀就是了解学生需要。班里有个叫“大磊”的男生,身体极度不协调,走路、看人眼神很怪异,胆子很小基本上不说话,林老师了解情况以后,经常鼓励他让他上台演讲,让他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可是他极度自卑,课间跳绳只能跳1-2个,恰好林老师也不怎么会跳绳,于是就陪着“大磊”一起去练习跳绳。有一次考试,由于胆小,竟然大小便失禁,考场上老师和同学都皱起了眉头,这时林老师赶来,把他带到卫生间,用水帮助他洗掉身上的污秽,把自己的衣服给孩子换上。没有批评,更没有责骂。那充满宽容和心疼的眼神,始终鼓励着他不要自卑,更要自信!为了让这个孩子树立自信,每天早晨,林老师都会陪着他一起去跑步,一起聊天,带他去演讲。林老师觉得大磊最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自信、乐观。
立教以钻,用创新诠释价值
创新教学,让每一个孩子乐学。勇于探索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林茂老师一直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他认为,今天的课堂,不但要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还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孩子们和他形成了“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更是“平等、润泽”,充满着生命的温度与温情,让人如沐春风。他认为,教学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他打破传统,创造了独特的“游戏快乐式”“今日说法”“活动体验”等课堂模式;他突破限制,成立了“小手指志愿者”队伍,引导着学生们由课堂走向社会,传递微诚信,践行核心价值观。或许孩子们爱上、乐上林老师的政治课,正是源自这种生命的温度与温情,连续4年在初三毕业班会考中取得北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也许正是对生命课堂的一种自然的回馈。
挖掘潜能,让每一个孩子自信。班级管理方面,林老师更是别具一格,他始终坚持“每个学生对于他来说都是唯一、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尽一切可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实践中,他发现农村孩子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比较不自信、回答问题声音很小、不敢上台讲话。或许是出于一名教师的天性,他感觉到如此下去这些孩子将来的发展必定会受到某些限制,为此林老师冥思苦想,最终为了影响和感染孩子们,他和孩子们约定,每天早晨提前30分钟到班级,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进行“读出自己·战胜自我”演讲会,帮助孩子们打破内心自卑的防线、切除自卑的盲肠;当孩子们在演讲时,他为每一个学生录像记录一开始的水平,通过几次的练习,让孩子们再对照自己以前的演讲,感受成功的喜悦,现在连以前从来不说话的孩子们都能够脱稿、大方地演讲了,农村孩子们的自信一点一点地燃烧起来。无论怎样的孩子,总是能在林老师的班级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他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集体,他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智慧施爱,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在林茂老师的电脑里有一个“幸福家园”的文件夹,文件夹里有42个以学生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每一个文件夹里都有着他和这个孩子的照片、交流和故事。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学期他都会看看幸福文件夹里的资料,如果哪位同学的资料很少,说明关注的就少,提醒自己要和那些同学交流、沟通。林茂老师说“很多班主任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身上,班里哪些听话、不是很突出的孩子得不到老师的关爱”,经常整理幸福家园的文件夹就可以避免施爱、交流的不全面性、不均衡性。另外,这样的文件夹还可以做“成人成才”的研究,当孩子们毕业了,以后高中的表现、大学的表现、工作的表现都可以放入文件夹中,通过对比初中阶段的表现来反思我们的教育,研究出更加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有一次,毕业两年在读高二的魏同学给林老师发了条qq消息:“您还有我在国旗下的演讲稿“行百里者半九十”吗”,正好林老师在线,在1分钟不到的时间里把他2年前的演讲稿发给魏同学,魏同学感到幸福的同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惊讶,林老师怎么在这么快的时间了找到了两年前的演讲稿,这速度就是林茂老师对孩子的用心和对班主任工作创新最好的见证。
立业以恒,用信念诠释师魂
把教育当作一辈子事业来对待。他脚踏实地的同时有一颗仰望农村教育未来的赤子之心;他始终把“敢探农村教育未发明的新理、敢入农村教育未开化的边疆”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为了提高专业素养,林茂对自己提出“四个一工程”:每天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天走进一个孩子心灵,每周阅读一本教育书籍,每月做一节公开课;学习不止,奋斗不辍,多次在市区级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带头联动的作用;教学离不开科研,他坚持要想教学突破,必须教研先行的观念,20余篇论文获国家级、市级奖项,其中6篇论文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天津教育》等学术期刊,主持和参与市级以上课题7项。
把农村教育当作梦想来传递。作为天津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他注重发挥人才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做市级以上示范课、培训、宣讲26次,区级40余次,积极推动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带徒弟、学员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4人所带班级荣获市级三好班集体荣誉称号。林茂老师作为天津市文化志愿者,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基层演讲活动,多次走进校园、军营等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名教师立足本岗、干事创业的梦想,用声音传递着 “为人师表”的精神力量。
春雨滋润幼苗,阳光温暖心田,林茂老师,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用自己最真实的行动践行着自己当初默默许下的诺言,那是一个关于爱与智慧的诺言,那是一个关于燃烧自己照亮孩子的诺言。林茂老师用智慧承托起孩子幸福的成长,用知识铺就孩子前行的道路,用爱心点亮孩子心底的光辉,用责任坚守着对乡村教育的不懈追求。在为了理想、未来而奋斗的漫漫长夜里,孩子们看到他,就像看到希望的火炬,永远坚定、执着地照亮着他们成为新农村新主人奋飞的航线。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