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教育 > 正文

允公允能、践行初心使命、率先垂范、勇攀科学高峰——记南开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1-08-05
导读: 许京军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从教28年来,许京军谨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事迹说明

  许京军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从教28年来,许京军谨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践行初心使命,将全部热情与精力投入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将一颗炽热的心奉献给他所热爱的校园和学生。寒来暑往,他带领研究生们在攀登科研高峰的路上不断前行,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了“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持之以恒推动我国物理学教育和科普教育事业

  许京军教授从事高等教育事业近30年,以教师为第一职业、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全心全意持之以恒推动我国物理学教育和科普教育事业发展。80多年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并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南开校训,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许京军以南开公能校训为指引,启迪和陶冶青年一代,鼓舞他们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和主要发起人,许京军教授于2010年发起并创办了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首届竞赛在南开大学举办,之后每年在国内知名高校轮流举办。许京军作为组委会主席还参加了2013年8月在兰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该赛事借鉴了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模式,该项活动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并被列入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计划,是实践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大学生创新竞赛活动之一。CUPT是一项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它以协同创新为根本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该赛事为我国各高校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高素质物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更为新时期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人才培养方面的有力支持。目前,CUPT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物理类本科生年度学术交流盛会,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并推广到中学物理教育中,对物理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许京军等教授的推动下,2018年9月,首届“全国物理科普大会”在南开大学举行。会议旨在聚焦物理学前沿与热点、传播物理学知识、交流科普经验,来自全国各地230余名大学、科研院所和中学物理教师、科研人员和物理爱好者、科普工作者参与了此次大会。许京军指出,科普工作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国民科学素养,长期以来,南开大学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努力贡献南开智慧与力量。他提到“两翼中,科技成果的宣传能鼓舞人心,实际科普更加重要,科普更能帮助大家增长知识,更好地了解当今的科技发展。”该会议主要目标之一是给物理教师科普,让教师了解物理学前沿,以此把握住基础教育的科普阵地,大会邀请了10位中国物理学各方面的顶尖专家作科普报告。

  许京军教授担任了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参政履职,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提出高质量的教育要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强则教育强。他通过深入调研,针对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教育公平、大学校园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提出了多项有建设意义的提案,为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健全和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凝心聚力“三全育人”谱新章

  南开大学物理学科创始于1919年,是国内建立最早的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物理学科拥有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自1997年起,许京军先后担任物理系副主任、物理学院副院长、院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等职务,他历来重视物理学院“三全育人”工作。2018年10月,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为天津市唯一入选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9年7月,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南开论坛在南开大学省身楼举行。该论坛由南开大学主办、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52所高校的百余位代表参会,共同学习、研究、探讨和交流“三全育人”工作。许京军谈到“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物理科学学院作为试点院(系),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双一流”建设的底气和信心,保持不进则退的育人压力感、创先争优的育人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育人责任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许京军的引领下,物理科学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传统育人理念实践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紧密结合,将育人与党建融通,构筑了核心价值引领、课堂内外联动、师生互促共进的一体化物理育人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斐然。2019年,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获评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2009年,教育部与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南开大学首批入选,2009年9月分别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学科展开试点。2010年1月成立伯苓学院,主要负责“拔尖计划”的落实及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许京军主抓伯苓学院的政策制定和组织保障,提出了很多先行先试的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起草并参与制定了多个相关文件,包括《关于做好学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南发字〔2011〕49号)、《南开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南发字〔2012〕72号)、《南开大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暂行规定》已正式发布(南发字〔2013〕28号)等。在2011年底出台了《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2011-2015)》,成立了“拔尖计划”专家组和督导组,制定《伯苓学院工作职责》,在所有“伯苓班”均实行了学业导师和班导师制。他还为物理“伯苓班”聘请10余位国外教授作讲座和交流,如卢布雅那大学教授Dr.Irena Drevensek Olenik,2012-2013年第一学期,为2011级伯苓班教授《物理研讨3》,为2010级学生讲授《光子学技术》;伦敦城市大学数学系教授何杨辉每年为学生讲授《Modern math method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2年8月主办了教育部“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国际化培养研讨会及物理学科研讨会。物理伯苓班的导师制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经验被称为“南开模式”。在国内最早引入TEAL(Technology Enabled Active Learning)的教学方法,自行研发和设计了基于小班授课、服务于“伯苓班”的TEAL(南开公能)教室,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2017年9月举办了全国TEAL教学研讨会进行实景上课体验和研讨。经过10余年的改革与实践,伯苓学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可推广应用的成果,带动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许京军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2018年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国家急需的优秀人才

  许京军言传身教,热爱祖国,真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养出一批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可谓“桃李满门”。他以育人为根本任务,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光学和光子学领域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共指导培养博士生46名、硕士生14名。他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指导研究生在拓扑光子学、弱光非线性与光场调控、铌酸锂光电器件等领域取得原始创新成果,引领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部分成果应用于载人航天、航母等重大工程及型号装备,服务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形成了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在科研与教学工作中,许京军教授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一丝不苟,为师生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工作,承担了学校本科生“高等物理实验”、研究生“光子学物理基础”、“相干光学”、“光折变非线性光学”、“光子学与技术前沿”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出版了作为研究生参考教材的学术专著3部,指导了6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他指导的众多研究生获得国际爱因斯坦奖、美国光学学会优秀学生奖、北京理工国际奖、天津市理工科特等奖学金、宝钢奖学金、佳洁士特等奖学金、南开十杰、国家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南开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等荣誉和奖励。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许京军教授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他经常教导学生要做学问先学做人,在严谨对待研究工作的同时,他鼓励学生在学术上自由发展,并总是结合每名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特长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指导的每个学生都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主体,而不是机械执行命令的操作工,因此他培养出的学生都是真正具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而且众多学生毕业后充实到国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中继续从事科教工作,并在毕业后一两年内便成功申请到了国家及部委级研究项目,成为所在单位的青年学术研究骨干。他也先后获得“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称号、“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许京军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的理念是在新物理效应与现象的基础上紧跟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等国际背景下,他在指导学生和研究团队的培养方面更强化了这种理念。在基础研究方面,他要求学生有很深的物理认识,他认为物理越简单越美。在和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他喜欢做一些公式推导,而每一个公式都凝练了最简洁的物理。这方面,他的学生胡毅博士深有体会。许京军的办公桌上经常能见到一沓沓写满了公式的草稿纸,一方面反映了一个物理人深厚的物理功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科研人的严谨。新的发现都是从这一次次学术探讨中开始萌芽的。有一次他在听取胡毅的汇报时对一个光场的非线性演化很感兴趣,并追问这背后的物理机制是什么。这当时把胡毅难住了,他开始掏出笔,一起同胡毅从光场的传输模型出发进行分析,通过一步步严谨的物理分析,他们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非线性响应能直接映射到空间位置上!而相应的数学公式也非常简单。他赶紧同胡毅讨论了下一步的科研工作安排,以抓紧推进该课题的开展。终于在前年,他们利用结构光场实现了非线性响应的可视化,这一发现与传统测量非线性的方式都不同,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他在文章被接收之际很高兴,当晚在群发的邮件中连发了十几个开心的笑脸,第二天还兴致勃勃地邀请相关成员到办公室附近的咖啡厅吃饭。在饭桌上,他继续鼓励大家要敢于想他人不敢想,但是更多的是同大家讨论怎么将这一发现做进一步应用。他在非线性光学领域深耕数十载,深知非线性响应对非线性光学以及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比如他提到复旦大学某课题组利用非线性来了解材料的载流子动力学,那么我们这种可视化的方式能否更直接地呈现光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目前,他正带领团队一方面进一步优化非线性可视化的方案,另一方面将这种新式测量方式用来观测传统方式难以企及的现象。2019年,胡毅参与的《光束传播的线性与非线性智能调控》项目获中国光学学会首届中国光学科技奖二等奖,并于2020年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任梦昕是许京军教授的博士生,目前已留校工作。他感受最深的是许京军教授虽然行政工作繁忙,但面对学生在科研上的疑问,总能耐心及时地解答。利用中午时间和学生进行深入地讨论,解决一个个问题,错过饭点,就在办公室简单地和学生一起吃泡面,所以他的办公室总会囤积一些食物,以便应对这种情况。长期的科研工作,使得他养成了熬夜工作的习惯,同时晚上的寂静也为他思考学术问题提供了好的思考环境。任梦昕发现,即使子夜后给导师发邮件,对实验上的问题及时汇报,总能很快收到详尽的回复。这使得任梦昕一度怀疑许老师可能不需要睡觉。在他的影响下,任梦昕也十分拼命地工作。许京军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对于学术方向总能提前布局,但面临当时国内相对不成熟的实验条件,他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将任梦昕派遣到世界顶尖课题组进行交流学习。在许京军的培养下,任梦昕在攻读博士期间先后荣获2012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饶毓泰基础光学奖、王大珩高校学生光学奖。受益于许京军平时对学生家国意识的培养与熏陶,他的学生在学成后几乎全部回国,将自己所学奉献于国家建设中。

  在学生参加工作后,他仍然十分关注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对于生活上的困难总能及时伸出援手,而对于工作上课题组建立,基金申请等问题,也总能给出重要的建议。在许京军的指导下,任梦昕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铌酸锂微纳结构制备与处理工艺,并基于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在几百纳米厚度的铌酸锂薄膜上成功实现了周期纳米线阵列的加工,获得了具有优异光学功能的铌酸锂超构表面,为铌酸锂这一独特的光电材料在微纳光子学、集成光子学等领域的应用开启大门。任梦昕入选了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

  在人才培养中,许京军善于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每一个研究生要将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正确认识科研评价体系的滞后,不能以暂时性的考评指标作为科研工作的方向,要坚持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国家的需求作为科研工作的牵引。对此,许京军的博士生孙军深有体会。孙军在攻读学位期间,许京军根据他的工作经历和工科出身背景,安排他把解决光学级铌酸锂晶体产品化的关键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铌酸锂晶体在光学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由于晶体的光学均匀性、温度特性等硬骨头、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晶体应用始终存在问题。从事这些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非热点领域研究,虽然对于国家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难发表高水平论文,而且由于大部分研究工作涉及到国家国防科技领域,大部分工作内容也不宜公开。因此,在孙军博士学位答辩时,并不满足当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按照其它科研成果经审批才进行的学位答辩。但是,由于孙军出色的博士科研工作成果,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仍然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后孙军留校工作,许京军鼓励他继续坚持以国家需求为科研工作的导向,不要受职称评聘要求的影响,更不能以“发表论文”为科研工作的目标。在他的鼓励与支持下,孙军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方多项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了天津青年科技奖,数千台套产品在兵器、电子、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以及包括2019年国庆阅兵参阅两个重要型号装备在内的若干国家重大工程中,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许京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脚踏实地,做科技强国事业的追梦人。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取得了大量优异的科研成就,推动了我国弱光非线性光学及其应用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科学人才。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