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借俄发挥”为强化太空军力建设找理由
据美媒报道,俄罗斯近期试射一枚代号“努多尔河”的反卫星导弹。这是继今年2月俄两颗卫星对美间谍卫星实施“抵近观察”后,俄在反卫星能力建设上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引发美军高层高度关注。作为全球首个拥有成建制太空作战力量的国家,美极力渲染俄反卫星威胁,无疑是在为强化自身太空军力建设铺路。此举在激化大国太空军备竞赛的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渲染俄反卫星威胁
作为一支“全球部署、全球攻防”的现代化作战力量,美军高度依赖卫星提供加密通信、导航定位和情报支援服务,这也使得美军对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反卫星能力保持高度警惕。在俄试射反卫星导弹后,美太空司令部发表声明称,将致力于保卫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不受太空敌对行为的侵害。美太空军司令约翰·雷蒙德表示,美国及其盟友的太空系统正面临“真实、严重且日益增大”的威胁。他还讥讽俄太空军备控制提案是企图单方面限制美太空能力的“虚伪”之举。
事实上,俄在反卫星方面的举措“长期且持续”,美对此心知肚明。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切洛梅伊设计局就开始研发“卫星歼击机系统”,并于1972年正式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此次试射的“努多尔河”反卫星导弹,也是该型导弹自2014年以来的第10次试射,且俄方在系列发射活动中从未将真实卫星作为试验靶标。与此相比,美方“过度渲染”显然另有所图。
欲盖弥彰,隐藏反卫星能力
美国对反卫星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由来已久,并于1959年成功实施全球首次反卫星试验,正式开启反卫星作战的“潘多拉魔盒”。自此以后,美逐渐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反卫星能力,整体作战实力雄厚。
陆基方面,美凭借新版欧洲“分阶段适应性反导计划”,赋予陆基“宙斯盾”系统反卫星作战的巨大潜力。海基方面,美海军在2008年实施代号“燃霜”的反卫星试验,成功试射一枚“标准-3”型拦截弹,使海基反导平台向反卫星作战平台转换成为可能。空基方面,美空军在上世纪80年代利用F-15战机成功发射AMS-135型反卫星导弹。此外,X-37B空天飞机能凭借超长在轨运行时间和机动变轨能力,扮演卫星“追踪者”与“捕获者”的角色。
伴随技术进步,美更是在攻防两端“双向并举、同步发力”。在防御端,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预计将在2021年发射太空机器人,承担在轨卫星维修工作,抵御敌方航天器发起的反卫星行动。此外,美计划通过太空星座组网能力,加速推进卫星“小型化、隐身化与分散化”进程,使敌方难以对目标进行有效识别与攻击。在进攻端,美军以“太空清洁作战能力”建设为牵引,设想通过航天器携带的机械臂对敌方卫星实施拆解与破坏。
多重考量值得关注
美方之所以刻意渲染俄反卫星威胁,主要是为自身太空军力建设寻找恰如其分的理由和依据,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太空军建设寻求资金支持。在2021财年国防预算中,太空军获得约154亿美元的建设资金。对于一支新近组建且亟需从作战支援力量向作战力量过渡的军种来说,持续获得高额资金投入相当重要。
另一方面,抢占国际道义制高点,为美俄长期竞赛做准备。通过渲染威胁,美将自身塑造成“受害者”与“被侵犯者”的角色,意图营造于己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同时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在未来太空竞赛中占据主动。
美渲染俄太空威胁的做法,不仅会激化两国本已紧张对立的地缘政治分歧,还将加速大国太空军事化进程,并与国际社会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主旨精神背道而驰。(季澄)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