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快速下沉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助推消费焕新升级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参观者用AR体验放射配体疗法(RLT)的治疗过程。 记者 刘颖 摄
利用元宇宙,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旅行体验;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帮助消费者进行购物决策;将AI(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用于商品检验,使得假冒伪劣产品“无处遁形”……作为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与抓手,新技术的快速下沉,一方面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另一方面则极大地激发了消费潜力,推动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当文旅遇上元宇宙,过去单一的观光模式正在被颠覆,传统文化开始“活”了起来,景点也变得“动”了起来。
近来,很多前往福建厦门鼓浪屿旅游的游客发现,在这座交织着中西文化的岛屿上,只需一部手机,一个小程序,便能身临其境地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沉浸之旅:在鼓浪屿虎巷8号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当游客漫步到此,点击“鼓浪屿元宇宙”小程序,身着专业制服的数智人便热情地讲解这一景点的历史;在鼓浪屿XR大空间“琴岛奇遇”的体验中,游客戴上VR(虚拟现实技术)头显设备,就可以切身感受到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事实上,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尤其在消费领域。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国内专注打造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的得物App,凭借独特的沉浸式消费体验“圈粉”无数。不少参观者体验了得物App打造的首款3D创新应用“球鞋博物馆”,戴上Apple Vision Pro头显设备后,参观者可以沉浸式看到“球鞋博物馆”鞋架上陈列的2万多双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球鞋,只要点击看中的球鞋,即能查看每双球鞋的细节、材质和制作工艺。
得物App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得物App的球鞋模型库和头显设备的支持,我们对球鞋模型进行了真实的3D化展示,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为了让每位用户都能足不出户体验最新的时尚产品,方便用户购买决策,得物App还自主研发了AR试妆、试鞋、手表配饰试戴等一系列体验,填补了电商领域AR高精度试穿市场的空白。
进博会现场,得物App展示了AR试戴手表功能,消费者可以在7万多款手表中进行挑选试戴,只需将摄像头对准手腕,便可以呈现真实的佩戴效果,还可自由调节尺寸。
显然,新技术正以其令人惊叹的创新,重新定义了消费的方式,让消费不再只是简单的选择,而是一场沉浸式的视觉与触觉之旅。在这里,产品的呈现不再局限于平面的图片,而是以真实的3D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这种体验,不仅突破了传统,也让消费变得生动而有趣。
让假冒伪劣“无处遁形”
新技术、新应用也让人们一直深恶痛绝的假冒伪劣产品“无处遁形”。
冬季来临,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但一部分“假羽绒制品”却在线上、线下市场肆意泛滥。
央视《财经调查》记者近期在江苏南通、江西九江的羽绒制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以次充好,用所谓“飞丝”甚至更劣质的填充物冒充羽绒。
假冒伪劣商品的频繁出现不仅侵犯了正品厂商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对消费者的权益构成了威胁,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不仅是一项法律任务,更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
如何才能让“假冒伪劣”无处遁形?除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还应提升“鉴真”能力,要有先进和可靠的检测方法、技术来鉴别商品的真假。
基于此,得物在电商消费领域创造了“先鉴别、后发货”的模式,为多品类、复杂商品的真伪鉴别提供了高效、准确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据介绍,为了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商品鉴别,得物App投入巨资搭建了商品研究团队和一线鉴别团队,利用AI等先进科技手段建立了覆盖21个消费品类、3000多个品牌、10万多个商品的正品样本库。通过对这些样本的深入研究和比对分析,得物App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判断送检商品的真伪。
目前,随着商品丰富度的提升,得物App的“正品样本库”还在持续迭代新增。
与得物App不同,京东则对自营商品采取了源头直采的模式,并借助区块链技术,利用其去中心化和不可能被篡改的特点,将商品原材料准备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写入区块链,每一条信息都拥有自己特有的区块链ID“身份证”,且每条信息都附有各主体的数字签名和时间戳,供消费者查询和校验。
助推消费焕新升级
当前,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
知名市场机构尼尔森IQ日前发布的《通往2025:中国消费者展望》(下称“报告”)预计,到2025年,AI等新兴科技将成为推动新消费模式的重要力量。
报告称,随着AI、IoT(物联网)、VR等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愈发丰富,而这些新技术的引入,显著增强了消费的互动性与个性化。
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如何从中选到自己需要且适合的商品和服务,是消费者经常碰到的一大困扰,而借助科技手段,则可以化解这一难题。比如,通过利用AI技术开发的智能客服,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可以精准推荐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在面对众多“眼花缭乱”的选择时,新科技的应用能为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做”的消费参考,大大提高了消费者与服务之间的匹配度。
正因为如此,像得物App这样拥抱新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例如腾讯和百度就推出了各自的虚拟人直播产品,淘宝打造了能够提供建议、产品细节等信息的虚拟个人购物助理,抖音也上线了能够根据用户搜索指令自动化分析并生成参考信息的AI搜索服务。
当然,更加个性化的消费体验不仅惠及消费者的生活,也在不断推动市场细分、服务品质深化,为消费市场带来内生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漆云兰表示,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应用,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得到了蓬勃发展,有效满足了人们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对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消费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鹏则认为,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日趋活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牵引力、融合力和驱动力:一方面,新技术的运用使得消费形态、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大大拓展了消费的边界,衍生的服务也更加丰富,更有价值;另一方面,新型消费使新的消费形态和消费模式产业化、规模化,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创新。
显然,随着一批新科技不断下沉应用到市场,新的消费场景正在从“不可能”变成“可能”,更多消费新需求也应运而生,焕发了市场新活力。(记者 傅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