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热点 > 正文

打通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跑出西部速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admin 时间:2024-08-07
导读:西部地区正以新速度推进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日前,记者调研采访重庆、甘肃、宁夏等西部重地发现,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多方联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科技创新版图增添新亮点。

  西部地区正以新速度推进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日前,记者调研采访重庆、甘肃、宁夏等西部重地发现,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多方联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科技创新版图增添新亮点。

  50多家研发机构和500多家科技企业,引进、孵化、转化了660多项科技成果……成渝地区正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是标志性平台之一。

  在位于两江协同创新区内的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一组陈列的研发产品引得记者驻足。

  “现在大家看到的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盖,它作为目前世界同类产品中最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件,与常用同类铝合金铸件相比力学性能相当,但减重32%。”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敬丰介绍说,镁合金是最轻的轻量化金属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将产生显著节能减排效益,目前研究院已与宝武镁业等龙头企业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持续推动超大镁合金一体化铸件的大规模应用。

  从研究院走向应用场,从高校塔顶走向产业前沿,在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明月湖畔,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正与政府联合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

  “整体来看,目前两江新区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930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已在两江协同创新区集聚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等50家科研院所,集聚创新创业人才5000余名,打造科研平台150余个。”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向悦文表示。

  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鸿沟被称为“死亡之谷”,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近年来,西部地区正积极探索创新方式,书写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西部新答卷”。

  重庆两江新区为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正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以“拨投结合”的创新方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产业化发展,形成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来说,两江新区将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财政扶持资金分为运营资金和产业资金,其中运营资金用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日常运营等,产业资金主要以直投、基金和项目拨投结合等方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引育创新项目。”明月湖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院所转型组副组长张杰介绍,“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颠覆性技术实现产业化转化效率,还能引入市场资本‘活水’,推动更多前沿技术落地发展。”

  日前,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宁夏启幕。一直以来,宁夏凭借优势资源条件和坚实政策支持,已构建起承接产业转移的稳固基础,近三年,宁夏的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增长迅速,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占主导。

  “宁夏聚焦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布局先进算力等未来产业的整体战略下,通过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打造更多支柱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

  现在的宁夏,依托独特资源禀赋,正在发展成为西部产业新高地之一。

  同样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创新策源地城市之一的西部高地兰州,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兰州市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存量达到443家,完成省科技厅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91.5%,对全省科技创新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指数达到100%的兰州新区作为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正全力打造“科产融合”希望新城。

  “新区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引导各企业科技成果向转化应用聚焦。”兰州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引进转化科技成果533项,与31名院士专家团队、2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科研项目126项。

  “下一步,兰州新区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打通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全链条转化渠道,健全符合单位、科研人员、技术转让机构等各方利益的分配机制,发挥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争取更多科研院所新成果、新技术在新区落地转化,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以上、新兴产业占比达到40%以上。”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西部各地将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升级,提升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记者 陈涵旸 王全超 王铭禹 任玮)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