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热点 > 正文

科学家发现西南低涡新结构对短期暴雨预报有重要作用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admin 时间:2023-02-21
导读: 起源于青藏高原东麓和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低涡,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夏季半年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台风。

  起源于青藏高原东麓和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低涡,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夏季半年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台风。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气象系教授刘海文和研究团队在首次发现西南低涡具有双核的水平空间结构以后,最近又联合中山大学吴珍珍博士、陈庭辉副教授以及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张文龙研究员,对2010年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双核西南地区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我国在西南低涡研究上的原创性、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地球科学前沿》上。

  研究表明,西南低涡加强东移后对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以及东北地区都可能带来影响很大的灾害性天气,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8年7月19—20日发生在华北和北京大暴雨就是北上西南低涡所致,该次强降水过程,影响的地区涉及京津冀地区和我国北方多个省份,造成了重大灾害,损失严重。

  “过去由于受气象资料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一般认为西南低涡是一个单一的α中尺度涡旋。”刘海文介绍,随着大气再分析资料的空间分辨率提高以及气象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发展,科研团队对2010年7月10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双核西南地区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发现,该次双核西南低涡事件的两个核一个位于四川阆中,一个位于四川乐山。这种结构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双黄蛋”现象,即一个较大尺度的大的涡旋包含有两个较小尺度的低值涡旋,该次暴雨给当地带来了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天气——双核西南低涡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比传统的西南低涡更加严重。

  过去有研究认为,西南低涡是在我国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等特殊地理条件下产生的。但是刘海文教授认为,高原地形和大气由于降水所释放的潜热对双核西南低涡的产生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大气潜热释放对双核西南低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青藏高原大地形和云贵高原只能决定双核西南低涡产生的位置。”刘海文说。

  此次研究成果对于高原大地形背风坡气旋的研究以及短期暴雨预报有着重要的作用。(记者陈曦)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