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热点 > 正文

最强生产力:灯塔工厂为什么能代表先进制造业?

来源:新华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2-05-20
导读: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第8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全球共13家工厂入选,国内占6家。至此,全球“灯塔工厂”数量由91家上升到103家,中国“灯塔工厂”增至37家,广泛分布于家电、汽车、消费品、钢铁、制药等领域。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第8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全球共13家工厂入选,国内占6家。至此,全球“灯塔工厂”数量由91家上升到103家,中国“灯塔工厂”增至37家,广泛分布于家电、汽车、消费品、钢铁、制药等领域。

  “灯塔工厂”项目由世界经济论坛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8年联合发起,旨在遴选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尖端技术应用整合工作方面的领先企业。结合现有“灯塔工厂”分析来看,想要入选必须具备一下四点能力。

  第一是数字化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力。随着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范围向生产核心环节不断拓展,在这个过程中,依托技术创新积淀,将助力智能制造能力提升,突破生产极限,持续释放生产力。

  第二是提高企业供应链韧性的能力。在供应链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提升供应链水平,深入整合全产业链资源,联动上下游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是保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

  第三是具备大规模量化生产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数字化转型需要从用户、产品、管理、效益等多维度考量,积极探索契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路径,激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无限潜能。

  第四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气候问题全球聚焦,发展绿色经济迫在眉睫。“双碳”进程逐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企业越来越看重能源高效合理利用,这也必将促进可持续发展。

  正如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数字制造业全球负责人恩诺·德布尔(Enno de Boer)所说:“这103家灯塔工厂向我们展示了数字技术如何提升价值链韧性,促进增长以及环境和人类可持续性。过去,实现可持续性和韧性通常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但如今这已经发生改变。企业现在可以使用数字指南和科技工具,提高运营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可持续性。有了这些工具,他们就可以增强人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突破并加快科技创新——这就是智能制造的秘诀。

  灯塔是船舶航行的“指路明灯”,而“灯塔工厂”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环节中,是引路者更是探路者。

  近年来,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不断拓展市场、提高效率、提升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开展模式创新,更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其核心始终围绕着“降本”“提质”“增效”三大要素。

  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对于以“灯塔工厂”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企业来说,将其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生产能力,开放给产业链上的企业和制造工厂,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门槛,推动整体产业智能化进程。

  对于数字化能力不够充分的企业来说,除了主动探寻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之道之外,还需要与这些灯塔工厂实现联动、结合,积极谋求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机会,在茁壮成长中与先进智能企业形成合力,提升产业链价值链韧性,共促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量上看,中国“灯塔工厂”占比超过1/3,那么,“灯塔工厂”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必然会增多,“灯塔工厂”的标准对提升整体智能制造水平来说,无疑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数字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自我评价标准体系也正在加速构建,要用中国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水平。

  基于此,中国如何借助“灯塔工厂”的示范效应,建立“以我为主”的评价和话语体系?

  去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专门部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明确到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同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今年2月,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正式公布,全国共有110家企业(工厂)、241个场景上榜。

  在此过程中,一批获得官方认证的“示范工厂”,有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示范。无论哪种标准,其背后都折射出智能制造对于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风向标意义。

  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卓有成效、堪为全球表率的模范企业或产业带,所形成的集聚效应。这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聚拢有数字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打破技术壁垒和信息鸿沟、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才能敢于争先、勇立潮头,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注入更多可能性和发展活力。

  (监制:徐明伟 杨昱 策划:冉晓宁 文案、剪辑:谷雨)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