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1+1新闻发布会介绍语言文字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
王磊:
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个美丽的初秋和大家相聚在“七朝古都”,也是“中华字都”的河南安阳,我们在这里举行一场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这次新闻发布会采取“1+1”的方式,熟悉教育的记者朋友都知道,我们所谓的“1+1”就是把新闻发布和实地采访结合起来,把发布会开到基层,开到学校。
王磊:
今天我们把发布现场放在了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是我国唯一一家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这样的安排,相信大家也能够明白,今天我们发布会的主题,就是语言文字工作。
王磊:
今天发布会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应该也都感觉到了,我们的发布现场同时也是展览现场,我们在这里精心展陈了“语贯古今 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刚才会前大家也都进行了参观。这样一个展览,再配合上我们文字博物馆宣文馆这样一个恢宏大气、典雅庄重的大厅,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发布会是一场实景式发布、沉浸式发布,这也充分体现出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繁荣重要载体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也彰显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使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应有之义。
王磊: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女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王晖先生、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常慧芹女士、上海市教科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日培先生、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魏文萃女士。
王磊:
下面,我们首先请田立新司长介绍语言文字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助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有关情况,大家欢迎!
田立新:
田立新: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语言文字战线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考察、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根中国语言国情,担负时代使命责任,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语言文化之力。以下我将从五个方面向各位作介绍。
田立新:
田立新:
田立新:
田立新:
田立新:
田立新:
回顾这些年来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的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语言文字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极大激发了语言文字战线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把握。语言文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既集中展现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五个突出特性,为推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田立新:
中国语言文字贯通古今,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根系血脉。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持续稳定且历久弥新的自源文字符号系统,从根本上保证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完整保存和持续传承,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我们将加大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发展力度,助力推动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绵延不断。
田立新:
田立新:
田立新:
王磊:
谢谢田立新司长。下面我们请王晖副司长介绍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有关情况。
王晖: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我就教育部国家语委创新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情况进行介绍。“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是2017年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批15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十四五”规划23个重点项目之一。我着重从成效作用角度进行归纳介绍。概括起来是三句话:以“典”育人、以“典”铸魂、以“典”通心。
王晖:
王晖:
王晖:
王晖:
四是建设支撑队伍。培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建设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目前已认定122家。指导基地加强中华经典的研究阐释、教育培训、创新传播及活动展示,如中国传媒大学举办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北京语协举办“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等。
王晖:
王晖:
王磊:
谢谢王晖副司长。下面我们请常慧芹副市长介绍安阳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有关情况。
常慧芹:
常慧芹:
常慧芹:
常慧芹:
第三,擦亮文化“底色”,助力打造“中华字都”城市品牌。
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师范学院创建通用规范汉字信息网,讲述汉字演变历程,将高深的文字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概念性知识,开展“汉字精神励少年”活动,助力“文化下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和“甲骨文广播体操”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甲骨文的故事。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工程及汉字公园项目全面开放,殷墟遗址博物馆将于10月建成开馆,也将成为安阳文化的新地标。安阳市105座甲骨文书屋让书香飘满城,37所甲骨文特色学校让孩子们亲近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融入安阳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甲骨文已成为安阳市对外形象的标志性元素,营造出甲骨文之乡浓厚的文化氛围,擦亮了文明城市的文化“底色”,塑造“中华字都”城市文化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此次新闻发布会为契机,进一步激发传统文化创造活力,努力把安阳打造成有高度、有温度、有人文魅力的语言文化名城。
介绍完毕,谢谢!
王磊:
谢谢常慧芹副市长,下面我们请张日培副主任介绍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
张日培:
张日培:
张日培:
张日培:
张日培:
张日培:
张日培:
王磊:
谢谢张日培副主任。四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记者答问环节,看看记者朋友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殷墟考察的时候,高度肯定了汉字的历史作用,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传承汉字文化的重要窗口,请问在展示汉字对中华文明根脉和传承作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魏文萃:
感谢您的提问。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在中华文明构成要素中,以汉语、汉字为主题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维系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纽带,最为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其建馆的宗旨就是向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汉字文化知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刚才田立新司长已经介绍了古文字工程的进展情况,我馆作为河南古文字工程的协同参与部门,深入落实古文字工程的总体规划和任务,在面向大众宣传阐释汉字根脉和维系作用上做了一系列工作。
魏文萃:
魏文萃:
总台央视记者:
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上线了网页端和移动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请问语博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如何让这些数字资源活起来?谢谢。
王晖:
王晖:
环球时报记者:
安阳市是甲骨文的发源地,请问咱们在坚定青少年文化自信、弘扬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谢谢。
常慧芹:
常慧芹: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教育部这次发布了2023年语言生活系列报告,请问这次发布的报告与之前相比有什么特色呢?谢谢。
张日培:
张日培:
王磊: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