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教育 > 正文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

来源:教育部网站 编辑:admin 时间:2022-09-16
导读: 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12场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要向各位介绍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考试招生制度十年改革进展情况。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⑫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⑫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广东省教育厅分会场)。(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 杨纪尧/摄)

续梅:

  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12场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要向各位介绍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考试招生制度十年改革进展情况。

2022-09-15 10:00:09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中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部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配套措施,分五批指导29个省份进行高考综合改革,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国特色招生考试模式,健全了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2022-09-15 10:01:08

续梅:

  今天,我们特意邀请了几位嘉宾来为各位作专门的介绍。主会场出席发布会的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王辉司长,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晓勇副司长。本场专家我们请来的是知名专家、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钟秉林先生,钟先生从2014年开始一直跟踪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了大量研究,也是全程的见证者。

  这一场“1+1”活动的分会场我们设在了广东,随后的一路采访团会在广东进行。今天分会场出席发布会的是,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考试院欧阳谦院长,还有我们特意邀请来的高校和高中学校的校长代表,华南师范大学王恩科校长,和广州市第二中学张先龙校长。

2022-09-15 10:02:48

续梅:

  下面,在嘉宾介绍相关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还是播放一个视频短片,一起来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相关情况。

  (播放短片)

2022-09-15 10:03:18

续梅:

  下面,我们首先请王辉司长介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进展情况。

2022-09-15 10:10:24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进展及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王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关心和支持。今天,非常高兴我们和部内相关司局单位、广东省教育厅、有关高校、中学及专家一起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再次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部署。

2022-09-15 10:11:41

王辉:

  教育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教育系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陆续出台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计划、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考试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导29个省(区、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各地结合实际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2022-09-15 10:12:24

王辉:

  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第三方评估显示,专项计划得到了多方面认可,高校满意度为80%,学生满意度为90%,地方满意度为100%。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累计已有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了高考。

2022-09-15 10:13:20

王辉:

  二是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不断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进一步强化高考的育人功能与积极引导作用。加强教考衔接,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夯实基础,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目前已达到27个。

2022-09-15 10:14:01

王辉:

  三是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实现“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

2022-09-15 10:15:26

王辉:

  四是启动实施强基计划,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决策部署,2020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强基计划。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目前由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推进“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积极探索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三年来,强基计划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有关高校普遍反映,通过强基计划确实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2022-09-15 10:16:00

王辉:

  五是大力推进高职分类招考,形成了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选拔的考试评价模式。推动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相对分开,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在各地的大力推进下,分类考试已经成为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主渠道。全国每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已超过300万,占高职招生总量的60%以上。

2022-09-15 10:17:54

王辉:

  六是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创造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组织大规模考试的中国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克服重重困难,共为1亿多人次的考生平稳组织了高考。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突发自然灾害,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部门及时调整考试组织工作方案,不断完善考试防疫措施,在考生健康监测、考场消杀、备用隔离考点设置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措施,果断处置突发情况,实现了“应考尽考”,创造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组织大规模考试的中国经验。疫情之下的大国之考,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决策力、执行力、动员力、凝聚力以及社会的协同力,充分展现了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水平。

2022-09-15 10:18:21

王辉:

  七是严格招生规范管理,推动高校考试招生工作更加风清气正。按照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全面从严治考,全面从严治招。加强制度建设,制订出台《高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提出并实施“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招生禁令。持续强化信息公开,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建立部、省、高校和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配合公安部等部门严厉打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2022-09-15 10:19:31

王辉:

  八是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指导各地按照“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的原则,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推进,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截至目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个省份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省份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份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有关地方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高考综合改革进行了跟踪评估。各方面普遍对新高考改革措施给予了积极评价,特别是学生对自主选课选考等改革举措认同度较高。中学和高校普遍认为这一轮改革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2-09-15 10:20:09

王辉:

  总体看,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着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教育公平公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考试招生领域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仍有一些问题亟待破解。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考试招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谢谢!

2022-09-15 10:21:02

续梅:

  感谢王辉司长。下面,我们请孙海波书记介绍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进展情况。

2022-09-15 10:22:52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介绍近年来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进展及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孙海波:

  媒体朋友们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高考内容改革的情况。

  高考内容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载体,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高校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2-09-15 10:23:17

孙海波:

  这十年来,高考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和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风向标;从能力立意走向素养导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维评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范式;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同向同行,实现了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这十年来,高考命题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凸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研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这十来,高考内容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022-09-15 10:24:12

孙海波:

  第一,突破性进展,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

  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是聚焦铸魂育人,夯实信仰之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显性考查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用精品试题让学生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

2022-09-15 10:25:01

孙海波:

  二是紧扣时代脉搏,培养时代新人。采用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呈现方式,融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三是彰显五育并举,引导全面发展。将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德引领、以智为基、体美劳强力呼应的内容改革之路。

2022-09-15 10:26:20

孙海波:

  第二,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

  一是提升选才效度,考查关键能力。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支撑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关键能力,让善于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

2022-09-15 10:27:18

孙海波:

  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把课本知识与具体真实世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三是突出思维品质,强调开放灵活。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比如新高考英语推出读后续写的题型,将“阅读”与“写作”深度结合,深入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学反映:高考命题反套路、反对背素材,材料来源于生活,接地气,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难以发挥作用。

2022-09-15 10:28:02

孙海波:

  第三,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与高中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招-考-教-学”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主渠道。

  一是遵循课程标准,引导中学依标教学。考查内容限定在课标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考查要求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深度不超过其规定的层次,引导中学做到应教尽教,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2022-09-15 10:29:39

孙海波:

  二是注重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教学把精力放在讲透课程重点内容上,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果和作业的效率。教师认为:考试与教学的衔接越紧密、越一致,教师、学生的负担就越轻;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就是对“双减”的最好呼应。

2022-09-15 10:30:05

孙海波: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助推育人方式改革。高考内容改革与综合改革、课程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并行推进,面临新老高考衔接、新旧课标交叠。通过开展学情调研,分析考试数据,制定科学策略,在考试内容覆盖上保持平衡,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保持平实,在试题设问上保持平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保持平稳,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教学有序开展,为各项改革平稳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认为:高考命题结构科学合理,稳中有新,增强了中学把握课标理念、用好新编教材、构建有效课堂信心。

2022-09-15 10:31:34

孙海波:

  在推动改革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完善命题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选才与素质教育联通,建立起科学合理、导向明确的考试评价体系。二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出台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和学科秘书队伍建设文件,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加强改革省份命题队伍的培训,强化考试机构命题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国家题库建设。建成了具有征集试题、研磨审校和统计分析等多功能、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统。

2022-09-15 10:32:46

孙海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十年来,教师和学生都深切地感受到高考考试内容和呈现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高考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同时,我们也深切地认识到,我国的高考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是超大规模、极高利害性的考试,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以高度认真负责态度,不断提升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水平,奏出人才辈出的交响乐,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

2022-09-15 10:33:26

续梅:

  感谢孙海波书记。下面请李晓勇副司长介绍新课程、新教材以及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进展情况。

2022-09-15 10:34:4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晓勇介绍新课程、新教材及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展及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李晓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围绕强化条件保障,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教考招有效衔接等改革重点任务,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促进普通高中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衔接。

2022-09-15 10:35:32

李晓勇:

  一是加快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增强了课程选择性,促进了教考有效衔接。到2022年秋季学期,全国各省(区、市)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29个省份均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2018年以来,教育部面向全国连续举办了18期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累计培训校长和教师达47万人次,同时部署各地组织开展了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校长课程实施领导力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020年,在全国遴选建立了33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99所示范校,各示范区校面向全国开展了150多次网络公开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022-09-15 10:36:19

李晓勇:

  二是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对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各地普遍制订出台了选课走班的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有序实施的原则,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了规范有序、科学有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各地指导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学科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方式,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在选科选考、报考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

2022-09-15 10:37:49

李晓勇:

  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要求全面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并将评价档案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目前,29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均已建成省级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有力保障了评价实施的规范性和便捷性。规范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统一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选择性考试时间普遍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后进行,防止出现考试次数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加重学生负担等问题。

2022-09-15 10:38:11

李晓勇:

  三是强化普通高中基础条件保障。国家连续实施了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带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建设的投入,显著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十年来,普通高中校舍资源快速增加,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校舍建筑面积达6.4亿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了2.2亿平方米,增长52.38%。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全国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12年的47.8%下降到2021年的4.81%,下降了43个百分点。

2022-09-15 10:39:36

李晓勇:

  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全面建立,2019年,国家首次制定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1000元的拨款标准,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已达到1000元以上的要求,有效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教师补充力度持续加大,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数大幅增加,由159.5万人增加到202.83万人,增长27.17%,生师比由2012年的15.47:1优化到目前的12.84:1,有效缓解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选课走班面临的师资紧张问题。

2022-09-15 10:40:06

李晓勇: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大力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深化办学质量评价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整体提升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

2022-09-15 10:41:41

续梅:

  谢谢李晓勇副司长。下面我们请欧阳谦院长介绍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的进展情况。

2022-09-15 10:42:02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欧阳谦介绍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及成效。(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 杨纪尧/摄)

欧阳谦:

  谢谢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在这里介绍广东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有关情况。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对高考综合改革的政策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监督。我们作为国家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之一,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统筹推进高中教育教学、高校考试招生和公平保障机制的综合改革,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2022-09-15 10:43:16

欧阳谦:

  十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部署要求,全面系统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一是强化政策牵引支撑。先后印发《广东省推进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目标、路径和保障支撑,切实为改革平稳落地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加大改革投入保障。截至2020年底,各地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累计支出109.66亿元,新增学位6.2万个。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自2020年起,将拨款标准从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实施“强师工程”,加强县域内教师统筹,优化学科教师配备。2021年,全省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15.74万人。

2022-09-15 10:44:38

欧阳谦:

  三是大力促进内涵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强化优质资源培育和示范引领。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在全省普通高中和初中学校推广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过程性写实记录,牵引带动学校开展多样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022-09-15 10:45:14

欧阳谦: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全面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设置合格考和选择考科目,合格考覆盖高中所有14个科目,实行“一年两考、一考两用”,既是学生毕业依据,又是春季高考招生录取依据,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应考压力和课业负担。

  二是改革普通高考考试科目组合。实行“3+1+2”考试科目组合,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从文理2种组合,变为12种选科组合,切实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

2022-09-15 10:46:25

欧阳谦:

  三是强化命题导向。建设并启用了保密命题基地。建立了420多人的省级高考命题教师专家库,全面开展命题能力提升培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在选择性考试命题上,增强试题的开放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022-09-15 10:47:50

欧阳谦:

  十年来,我们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

  一是调整优化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8年,我们合并一本、二本两个批次,为高考综合改革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起实行新高考,按照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两年来各科类本科一次投档志愿满足率均在99%以上,为近十年最好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安排高职院校70%以上的招生计划在春季高考。春季高考已成为高职院校录取的主渠道。

  三是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2012年起,在个别高校开始探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

  这十年,广东省高考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新模式,得到了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2022-09-15 10:48:07

欧阳谦: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定公平公正,全面深化高校招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2015年起,我们严格控制高考加分,只保留全国性的4个政策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除烈士子女加20分外,其他统一调整为5分。

  二是实施异地高考政策。于2013年、2014年、2016年三个时间节点,分三步解决随迁子女在广东高考问题,有力地保障了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2022-09-15 10:49:15

欧阳谦:

  三是实施地方专项计划。统筹安排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录取1.3万余人。通过实施专项计划,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与全省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基本持平。

  四是实施阳光招生。规范特殊类型招生管理,大力推动艺术术科统考。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布投档录取情况和公示享受照顾考生的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阳光招考”。

2022-09-15 10:50:27

欧阳谦:

  五是分类精准施策科学有效防控疫情。2021年我省突发本土疫情,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高考疫情防控方案和考务组织方案,将全省分为“三类地区”“七类人群”,进行分区分类管控。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加强考点管控,做到了“不因疫情影响高考,不因高考引发疫情传播”。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回顾十年来的实践,广东高考综合改革步伐稳健、实施顺利,这离不开教育部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全省教育战线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奋进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改革初心、牢记招考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不断开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介绍到这里,谢谢!

2022-09-15 10:51:00

续梅:

  感谢欧阳谦院长。最后,我们请钟秉林先生点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成效。

2022-09-15 10:52:31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钟秉林点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钟秉林:

  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2014年以来,我和北师大研究团队承担了教育部和地方多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的重大课题研究,持续对多个省份的高考综合改革进行跟踪与评估,累计分析了不同高考利益相关群体的调查问卷50多万份,梳理了80多场座谈会近800人次的访谈资料,见证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为国选才、社会公平”三个目标,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改革,推动了教育领域产生了格局意义上的变化。

2022-09-15 10:53:54

钟秉林:

  第一,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这一轮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我们看到教、评、考、招有效衔接,统筹推进,有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发展。一是考试有了“新模式”,新高考方案的考试科目由“固定组合”向“多元选择”转变,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二是评价有了“新机制”,各省普遍建立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2-09-15 10:54:56

钟秉林:

  三是教学有了“新常态”,高中全面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由“齐步走”向“个性化”转变;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更好地选课选考、成长成才。四是招录有了“新方式”,学生报考由侧重“学校”向“学校+专业”转变,考生志愿与录取更加精准地匹配,更多学生“录其所愿”。同时,也推进了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相结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调研中,各利益群体普遍认同增加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导向,学生群体对选课选考的满意度较高。

2022-09-15 10:55:15

钟秉林:

  第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选拔各级各类人才。这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着力于科学选拔人才。一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考察的考试内容体系基本建成。高考命题由单纯的学科知识考试评价逐渐转变为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价值观,着力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二是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初步建立。强基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三是“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探索初见成效。受访的高校教师认为,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学生专业认同度高,学习潜力大。四是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初步构建了促进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022-09-15 10:56:43

钟秉林:

  第三,更好地保障了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这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持续实施相关的专项计划,为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考生、农村学生、随迁子女等创造更为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二是严格规范特殊的招生政策,大幅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严格规范艺术体育类招生,着力堵塞制度漏洞。三是强化考试招生规范管理。不断健全部门协调机制,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出“应考尽考”的人性化考试理念,探索了中国经验。持续强化招生信息公开,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考试招生更加公平公正。

2022-09-15 10:57:52

钟秉林:

  考试招生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继续深化和落地过程中,要继续坚定改革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强化综合施策,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改革更加符合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更加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期盼。

  谢谢大家!

2022-09-15 10:58:35

续梅:

  感谢钟秉林先生。我们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进入答问环节,看看记者朋友们有没有问题。

2022-09-15 10:59:58

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总台央视记者:

  目前,高考综合改革总体取得了积极成效,请问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是什么?谢谢。

2022-09-15 11:00:19

王辉: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目前,高考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蹄疾步稳,久久为功,不断推动这项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是坚定改革方向,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改革。坚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系统总结改革经验和成功做法,及时跟踪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改革措施,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是加强改革协同,进一步推进配套改革和基础条件建设。指导有关省份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强化高中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考试机构的专业能力,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

2022-09-15 11:01:19

王辉:

  三是严格规范管理,进一步健全考试招生公平保障机制。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完善考试招生管理制度,全面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切实维护招考公平公正。

  四是注重科学选才,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方式。认真总结强基计划等经验做法,遵循特殊人才选拔规律,研究完善相关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畅通拔尖创新人才发展通道。

  谢谢!

2022-09-15 11:02:57

羊城晚报记者提问。

羊城晚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问广东分会场的,新高考之后录取的学生有哪些特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做了哪些改革?

2022-09-15 11:03:39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 杨纪尧/摄)

王恩科: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新高考改革以来,华南师范大学的新生主要呈现下面一些特点:一是知识结构和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更高。广东新高考是实行的选科模式,高校对新生的专业要求是更明确,录取的新生专业基础也更扎实、更系统。二是新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更足。广东新高考实行“院校+专业”平行志愿投档,考生高考志愿更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也极大地提升了考生被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录取的机率,为新生入学后专心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三是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一方面,新课程以后,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经历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新常态,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发挥了促进作用。

2022-09-15 11:04:10

王恩科: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全面深入对接高考综合改革,多措并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时刻保持和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这一大局同频共振,奋力书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主要是做到三个方面的对接。

  一是主动对接新高考改革,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高考综合改革最鲜明特点就是考试不再分文理科,按“3+1+2”的模式选择考试科目。面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多样性,我们学校牢牢抓住高考改革的历史机遇,也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地进行专业设置的改革。从专业与知识结构客观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来细化院校专业组的设置,充分释放学科专业特色,引导学生依据兴趣、志向以及自身的优势来填报专业,成效明显。新高考改革以来,我校因专业组设置科学合理,也更加符合广东发展的需求,更加衔接考生报考的意愿,考生报考积极踊跃,本科生的生源质量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2022-09-15 11:05:45

王恩科:

  二是主动对接新高考改革,强化协同育人培养。学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德育铸魂、智育提能、体育强基、美育浸心、劳育固本”的“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全面搭建通识教育、大类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层次相结合的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教学新平台,依托课程培养、协同育人、社会实践、文化建设、日常管理等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局面。二是做强教师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高校、高中协同育人的机制,创建“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设立师范生的“实践-实习-实训”培养体系,选派优秀教师和高水平专家到高中学校开展教育调查研究,指导教育实习,开展高中学生的生涯教育,实施本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培养师范生立志做“大先生”,潜心做大学问。

2022-09-15 11:06:49

王恩科:

  三是主动对接新高考改革,持续全面评价学生。新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一参考客观写实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新生入校后,我们学校持续接力做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系统推进学生的评价改革工作,多角度、全过程地评价学生,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一是提出思想品德、学业表现、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五大评价模块,强化多元评价;二是凸显学科特点,校级评价办法和院系评价细则来共同构建“1+N”的评价体系,立体评价学生;三是强调动态考核,落实全过程的纵向评价;四是将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奖、学生资助等关联,完善结果应用评价体系。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2-09-15 11:07:42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刚才介绍的时候说了,这几年我们的高考都是在疫情的状态下组织的,请问咱们的高考防疫组考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现在疫情还在持续当中,下一步教育部会采取哪些措施,常态化地保障高考的顺利进行?谢谢。

2022-09-15 11:08:00

孙海波:

  感谢记者的提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怎么平稳地组织,这是社会高度关注,也是高度关心的一个问题。高考是广大考生的人生大考,但是对于全体考试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国之大考。我们和所有的考生同为答卷人,可以说是“同题共答”。这几年来,我们也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高考的组织工作,这几年都实现了“健康高考、平安高考、温馨高考”。经验主要是几个方面:

2022-09-15 11:09:18

孙海波:

  一是快速响应,科学组考防疫。以非常之举来应对非常之事。我们会同国家卫健委制定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国家教育考试的组考防疫工作方案,每年增设充足的备用考点、备用考场,同步预设病房考场、隔离点考场,包括重置考点,并且及时转运滞留在外省的考生。比如今年的高考,全国为12名阳性考生、120名集中隔离的考生、700多名封管控区的考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考点和考场。刚才广东也介绍了去年高考防疫组考的一些情况。

  二是多方协同,强化保障合力。我们依托国家教育考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大家一体化地周密布局,一体化地整合资源,一体化地运用力量,开展多个整治行动,做好权威信息的发布解读。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万众一心,联动合作,全力护航,共同营造了良好的考试环境。

2022-09-15 11:10:14

孙海波:

  三是预案先行,快速应急处突。我们完善了各类灾害的专项预案,努力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工作格局。比如,2020年安徽歙县因为洪灾延期考试,我们6个小时内提供了最高标准的副题,16个小时内直接专门送到印厂,32个小时试卷全部就位。这几年,我们还稳妥地按照预案处置了云南、青海、四川突发地震考点平移等一系列的各种突发事件。

  四是用心用情,优化考生服务。我们充分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在考试组织中的作用,比如在入场的快速核验上,有的地方实现了“六码合一”,我们针对一些特殊的群体,为视障的考生专门制作盲文卷,为一万多名各级各类残障考生提供合理的便利。

2022-09-15 11:11:07

孙海波:

  可以说,这三年来,没有一个考生因为疫情落下,实现了“应考尽考”的庄严承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的成功举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这三年来,各地的宣传、网信、公安、卫生、交通、工信等部门,以及教育系统、社区工作一线的同志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不畏艰难,连续奋战,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典型和感人事迹,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借此机会也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09-15 11:12:18

孙海波:

  接下来,我们将慎终如始,再接再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以“悠悠父母之心”的责任感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平稳施考。一是强化组考防疫,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完善工作方案,切实做到应考尽考。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优势,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考试环境。三是强化应急处突,以数字化来推动考试治理的现代化,稳妥地处置疫情、灾情的叠加影响。四是强化精细服务,特别是加强特殊群体的兜底救济,让广大考生暖心安心。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高考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谢谢大家!

2022-09-15 11:13:51

人民网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

  我这个问题想提问广东分会场的广州市第二中学张先龙校长,新高考给高中的育人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问一下广州二中在这方面有哪些相应的改革举措?谢谢。

2022-09-15 11:14:21

广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张先龙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 杨纪尧/摄)

张先龙:

  首先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新课程下的高考综合改革,给高中教育带来了新发展机遇。作为新高考改革的教学一端,广州市第二中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谈四个方面的举措。

2022-09-15 11:15:43

张先龙:

  第一,尊重学生选择,营造自主向上的学习氛围。新高考的选考制度本质上是在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选择。我们注重在教育教学细节上落实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要求。积极开展非功利性的学生生涯指导,激励学生结合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我们尊重学生的选课意愿,开齐了所有的选科组合。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仅仅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被安排的,这样给他们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以极大的空间。

2022-09-15 11:16:27

张先龙:

  第二,强化全面发展,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十年来,我们不折不扣地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我们注意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具体说来,就是采取“1+1+1”的课程模式。第一个“1”是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第二个“1”是强化基础课程,第三个“1”是为拔尖学生提供提升课程。为实现所有学生学有所得,我们也强化了学法指导,使学生对阅读、查询、笔记、作业、反思整理等都有自己的理性认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2-09-15 11:17:04

张先龙:

  第三,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十年来,我们坚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定期组织大小级会、班会、小组会给学生做分享和指导,既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又给学生差异化交流的指引。我们坚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上教师的教导引导外,还提供了足够的实验实践场所给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通过综合育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2022-09-15 11:18:29

张先龙:

  第四,强化师资队伍,着力提升教师的修为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广州二中的教育教学十分重视教师作为人的力量,笃信知识技能的传授之外,其内在的情思态度、人性美好、价值寻求、理性精神才是“本”之所在,我们注重在制度、主张、样态、集体人格以及价值观上体现二中的特点。我们强化教师的在岗培训,在师德师风、专业能力和人文修养上着力,同时兼顾教师使用教学工具的能力。

  总的说来,新高考让高中学校教育教学面貌一新,“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在高中学校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成材方向实现了有机统一。我们将继续践行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理念,推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不断深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谢谢!

2022-09-15 11:19:55

续梅:

  感谢记者的提问和嘉宾的回答,第12场“教育这十年”发布会就开到这里,再次感谢主会场以及在广东分会场参加我们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嘉宾以及记者朋友。这一系列的新闻发布会我们下周还会继续,也欢迎记者朋友们继续参加,谢谢各位!

  (结束)

2022-09-15 11:20:47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