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介绍“我为群众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教育部的“办实事 见实效”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要向各位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情况。大家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过了九百万,达到了909万。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也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经过各方努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今天我们就请来多位嘉宾为大家作相关介绍。
2021-12-28 14:30:17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这些嘉宾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王辉司长;省级教育部门的代表,广东省教育厅邱克楠二级巡视员;还有专家代表,能源动力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陈锋书记;高校的代表,南京工程学院史国君书记;还有用人单位的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杨怡星副主任。
下面,我们首先请王辉司长介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情况。
2021-12-28 14:31:05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情况。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王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分两个部分向大家通报一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第一部分,关于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第二部分,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先通报第一部分。
2021-12-28 14:31:35
王辉:
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21-12-28 14:32:43
王辉:
教育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等系列活动,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教育系统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2021-12-28 14:33:28
王辉:
第一,创新方式,开拓市场性岗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本还是要靠市场。教育系统把促进供需对接作为重要抓手,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性就业岗位。一是加强社会渠道对接。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会同社会招聘机构,持续举办“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截至9月1日,为2021届毕业生总计提供岗位信息2300余万条,毕业生投递简历6300余万份。二是加强校园招聘对接。指导各地各高校持续举办校园招聘活动,今年3月以来平均每周举办校园招聘会1万场以上,有力发挥了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
2021-12-28 14:34:51
王辉:
三是建立行业对接机制。今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按照国民经济分类设立了19个分行业的就指委,就指委的组成既有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也有企业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同志,共同构建用人单位与高校沟通协作的新的机制。19个分行业就指委截至目前已经举办招聘活动50余场,提供了岗位信息67万余条。四是加强重点领域对接。会同20多个部委,面向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专场招聘会54场,提供岗位信息近500万个;组织举办“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会”和“高校与中小企业供需对接网络大会”等,推动部门、行业、企业与高校紧密对接。
2021-12-28 14:35:51
王辉:
第二,用足用好政策性岗位。一是积极推进实施基层就业项目。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就业项目,部分地方因地制宜实施了地方基层项目。通过项目引领、政策带动、持续推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二是积极推动大学生参军入伍。教育系统配合兵役部门积极推进“一年两征”征兵改革,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咨询周”“征兵宣传进校园”等活动,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兵征集的主体。三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加快招录进程。今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时间整体提前了一个多月。教育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组织实施“国聘行动”第二季,累计提供岗位82万个。四是适度扩大升学规模。教育部会商发改委、财政部,在2020年扩招基础上,2021年继续适度扩大了升学规模。
2021-12-28 14:36:00
王辉:
第三,优化升级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服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一是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活动。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基层就业毕业生回信一周年之际,教育部会同相关单位组织举办了“学习回信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基层就业座谈会、成果展等。各地各高校广泛开展了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021-12-28 14:37:39
王辉:
二是强化就业指导。教育部与各地教育部门共同打造“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今年聚焦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观念引导、基层就业、大学生征兵等主题,面向2021届高校毕业生累计举办46场,观看人次超过1.35亿。各地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并通过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求职训练营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三是优化就业服务。教育部推出“毕业班辅导员管理服务平台”,全国高校8万余名就业工作人员和辅导员都能在线提供服务。各地各高校普遍推出了“云招聘”“云面试”等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进行求职面试的重要渠道。
2021-12-28 14:38:52
王辉:
第四,全力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做好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2021届毕业生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达50万人以上。截至9月1日,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总体稳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是实施专项帮扶。各地各高校根据毕业生的不同情况,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要求,普遍建立了重点帮扶台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二是开展专场招聘。教育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等相关单位,举办“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5.6万个;会同相关部门举办了中央企业面向新疆、青海、西藏少数民族民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各地各高校都面向低收入家庭、残疾等毕业生群体,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专场招聘活动,有力促进了相关群体的就业。
2021-12-28 14:39:02
王辉:
以上是我给大家通报的第一部分内容,下面向大家通报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我们必须科学研判形势,清醒认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稳就业工作的基础是坚实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压力增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2021-12-28 14:40:25
王辉:
二是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2022届高校毕业生约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三是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就业市场用人需求还存在不确定性,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散发疫情对校园招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四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综合研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千方百计确保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2021-12-28 14:41:47
王辉:
上个月,教育部印发了就业工作年度文件,提出了七个方面24条具体举措。11月19日,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召开了网络视频会议,在这个会上,教育部怀进鹏部长对做好明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教育部启动实施了“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要全力确保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稳定。
2021-12-28 14:42:53
王辉:
当前,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是各地各校正在全面推进落实工作部署。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采取召开省级就业工作会议、下发就业工作文件、召开大型专场招聘活动等方式,来推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持续开展“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会同12家社会招聘机构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近2156万条;会同有关部门直接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10场,累计提供各类岗位80多万个;各地各高校已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校园招聘活动4万多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近2000万条。
2021-12-28 14:43:22
王辉:
三是组织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培训。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教育部今年启动实施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要通过线上线下的就业能力培训,来帮助参训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目前,“宏志助航计划”已经开展线下培训4万余人。四是组织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活动。教育部启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围绕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以及人力资源提升等方面,推动校企合作,深化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经过前期征集和审核,教育部汇总发布了281家用人单位的2804个项目指南,目前正在开展校企网络对接洽谈。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活动,已有1000余所高校、28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对接。
2021-12-28 14:44:28
王辉: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各地各高校全面落实就业工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和协同配合,确保各项就业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全力促进2022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也希望社会各界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谢谢大家!
2021-12-28 14:45:02
续梅:
感谢王辉司长。下面我们请邱克楠二级巡视员介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情况。
2021-12-28 14:46:25
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介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邱克楠: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情况。
广东省是教育大省,高校数量多,毕业生规模大。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较为繁重。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省教育厅贯彻落实教育部决策部署,加强部门联动,克服各方面困难,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实现了广东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总体稳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2021-12-28 14:47:05
邱克楠:
第一,加强部门联动,凝聚促就业工作合力。
省教育厅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创业处,加强机构建设。与省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推动公共就业资源更多的向高校毕业生倾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大行动,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促就业举措3.0版。推动扩大毕业生基层就业补贴覆盖范围,年内全省累计发放基层就业补贴近6亿元,惠及毕业生超17万名;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5亿多元,惠及困难毕业生超5万名。
2021-12-28 14:48:14
邱克楠:
第二,加强资源拓展,挖掘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省教育厅始终把加强就业资源拓展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是实施民营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引导每家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拿出岗位吸纳毕业生,1-9月全省发放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社保补贴超过1亿元。二是实施国有企业就业引领计划。扩大国企招聘毕业生规模,截至11月底已招聘3.46万人。三是实施基层成长计划。毕业生在粤基层就业分别给于3000元、5000元补贴,“三支一扶”计划扩大至3000名,开发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岗位4000个、科研助理岗位1500个、“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岗位3500个。
2021-12-28 14:48:53
邱克楠:
四是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扩招行动。全省提供公务员岗位1.3万个,60%用于专项招录应届毕业生;提供不少于6.8万个事业单位工作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五是实施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省教育系统组织各类供需见面活动800多场,累计提供就业信息642万条。
2021-12-28 14:49:35
邱克楠:
第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创新创业灵活就业。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省教育厅遴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41所,引导更多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广东“众创杯”大学生起航赛和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活动,支持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生根,推动相关部门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将个人创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50万元、小微企业提高至500万元,为毕业生创新创业灵活就业提供更有力支持。
2021-12-28 14:50:23
邱克楠:
广东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71万人,同比增加6.6万人,加上其他来粤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校园招聘月”各项活动,明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促对接。省教育厅将牵头组织开展“国有企业专场”“珠三角区域专场”等系列大型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岗位信息。二是强引导。在全省范围内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021-12-28 14:51:53
邱克楠:
三是重帮扶。配合实施“宏志助航”计划,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基地,开发符合广东省就业需求的培训课程,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尽快尽早就业。四是压责任。压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体责任,落实一把手工程、发挥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助力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1-12-28 14:52:18
邱克楠:
我们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确保全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谢谢。
2021-12-28 14:53:02
续梅:
感谢邱克楠二级巡视员,接下来请陈锋书记介绍能源动力行业就指委开展工作有关情况。
2021-12-28 14:54:33
能源动力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陈峰介绍能源动力行业就指委开展工作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陈峰: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代表能源动力就指委作个介绍。刚才王辉司长也介绍了今年5月17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能源动力行业就指委是19个分行业就指委之一,它所对应的国家机关是国家能源局和自然资源部,成员共53人,主要来自于能源动力领域的高校、行业企业、机关单位和行业协会,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新能源、热力、燃气等一些领域。就指委是个新平台、新组织,需要聚众智、聚合力。自从成立以来,能源动力行业就指委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聚焦三个重点,发挥三大作用”,相关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1-12-28 14:55:02
陈峰:
一是聚焦供需关系,推动缓解结构性矛盾“老问题”
我们充分发挥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的优势,组织人才供需研讨会,对行业的发展前景、人才供需总量、毕业生素质要求等进行分析研判,找准行业人才供需面临的难点和痛点,提出建立“人才培养-充分就业-质量反馈”的就业工作闭环体系。我们关注到,能源动力行业作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点行业,急需大批优秀的专门人才,但这些行业工作地点相对偏远,条件相对艰苦,毕业生的顾虑较多。对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重要回信的精神,组织有关行业企业高校开展“就业育人”论坛等系列活动,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021-12-28 14:56:30
陈峰:
二是聚焦岗位拓展,努力搭建分行业就业“大市场”
积极推动建立行业性就业协作机制,加强校内外就业市场资源共享。我们组织全体委员前往中海油服科技园等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实地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及人才培养过程。依托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组织行业企业入住对接平台,校企对接人次累计2.3万。依托“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举办“碳达峰、碳中和”清洁能源专场、能源动力行业专场等招聘会,覆盖了260余家企业单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数25000余个。联合就指委成员高校先后举办“地矿油三校联合空中双选会”“石油英才汇”等多场招聘会,参会企业29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
2021-12-28 14:57:10
陈峰:
三是聚焦就业指导,全力打造高质量服务“专家库”
搭建就业工作交流平台,促进优质就业指导资源共享。按照“联动百家单位,推荐百名专家”的工作原则,遴选100名就业创业专家,建立了行业“百优专家”库,覆盖到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生涯规划、学术研究等5个方向,为相关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创建“人才与就业微课堂”品牌,以微视频的形式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教育和指导。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成员高校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45场,参与学生万余人次。我们还组织编撰行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就业创业队伍互访交流等工作也在陆续开展之中。
2021-12-28 14:58:16
陈峰:
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考察时指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动力行业就指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促进校企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推进行业供需信息对接,加强就业工作研究,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就业工作思想库、资源库、导师库和信息库。汇聚各方面力量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鼓励和引导能源动力行业毕业生积极投身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领域就业创业,为国家能源事业和能源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1-12-28 14:59:18
续梅:
感谢陈锋书记,接下来请史国君书记介绍南京工程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情况。
2021-12-28 15:00:20
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史国君介绍南京工程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史国君: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鲜明行业特色、深厚工科底蕴的江苏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每年毕业生规模在6400人左右。近年来,学校坚持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就业状况保持了稳定。截至目前,2021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率分别为95.8%和98%,持续名列江苏省本科院校前列。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2021-12-28 15:01:53
史国君:
第一,压实责任,全员联动促就业。
我们树立了毕业生就业人人有责的理念,压实责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主要领导亲自联系走访用人单位,专题部署研究就业工作;院系党政领导靠前指挥、一线调度,落实学工队伍一线责任,细化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教学部门邀请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1-12-28 15:02:21
史国君:
第二,畅通就业渠道,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我们与江苏的沿江八市人社部门、园区管委会合作,拓展相关地区就业渠道,举办了31场地区专场招聘会,参会单位有1260家。与全国电力人才网络联盟、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国家电网等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举办了22场行业专场招聘会,参会单位1810家。用好校友资源,举办了4场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参会单位530家。校园招聘工科类的毕业生供需比达到了1:12,文科类毕业生供需比达到了1:8。
2021-12-28 15:03:03
史国君:
第三,加强价值引领,支持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一是积极推进大学生征兵工作。我们学校参军人数连续12年都位居江苏省本科类院校第一,被多家媒体誉为“最热血高校”,“用心组织、用情教育、用爱呵护”的工作模式,获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特别可喜的是,今年151名应征入伍的学生当中,毕业生占41.7%。
2021-12-28 15:04:45
史国君:
二是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近3年,我们有500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吸纳了800多人就业。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天印梦工场”年均入驻60多家企业,提供见习岗位1200个。三是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毕业生选择到县、非公企业等基层单位就业,占比达到了65.7%。我们还鼓励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招录,在甘肃陇西、青海海南州等建立了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就业创业。
2021-12-28 15:05:19
史国君:
目前秋冬季学期校园招聘活动还在持续举办,我们将抢抓春季学期的机遇,持续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从三个方面来推进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2021-12-28 15:06:23
史国君:
一是继续加大市场的开拓,提升岗位供给质量层次。探索“高校+商会+企业”就业服务新模式,发挥商会的集聚效应,拓展高质量就业新渠道,加强与各地开发区合作,遴选优质单位,释放高质量就业新活力。深化与230多家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的合作,来激活高质量就业新功能。
二是发挥就业队伍作用,提升就业指导帮扶实效。我们将江苏省委提出的“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建新功行动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开展党员干部“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知思想、知学习、知生活”的专题活动,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参与就业工作。提升学工队伍就业指导能力,加大精准帮扶重点群体的力度。
2021-12-28 15:07:05
史国君:
三是持续推进就业育人改革。实施产教深度融合,邀请更多的知名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学生发展系列引领计划,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谢谢!
2021-12-28 15:08:34
续梅:
谢谢史国君书记。最后我们请杨怡星副主任介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招聘毕业生的有关情况。
2021-12-28 15:09:0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杨怡星介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招聘毕业生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杨怡星:
各位尊敬的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作为用人单位的代表,我就中国电子关于应届毕业生招聘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引才育才工作,把人才作为推动公司创新发展的根本力量,积极延揽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2021年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总计4850人,同比增加1600余人,增幅近50%。这些高校毕业生作为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公司战略人才提供了重要储备。一年来,公司围绕创新引才育才,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021-12-28 15:10:06
杨怡星: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引才育才工作“有机制”
近年来,中国电子抢抓国家支持芯片产业、网信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成功突破了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公司党组深刻认识到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为引才育才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重点吸纳高校毕业生群体。2021年,党组多次召开干部人才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集团公司市场化选聘人才实施办法》《集团公司中长期激励政策指导意见》等相关制度,将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长效化、制度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选、用、育、留”的机制。
2021-12-28 15:11:40
杨怡星:
第二,创新招聘模式,确保精准选才引才“有渠道”
公司针对2021年扩大招聘需求的现实情况,创新推出四种招聘模式。一是推出校园直招模式。集团公司联合各二级子公司,通过“统一组织、统一策划、统一政策、统一形象、统一宣传、统一行动”的方法,走进30余所高校开展宣讲会,累计覆盖毕业生近万人次。二是实施直选招聘项目。为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群体,首次推出了集团公司“总部直选生”项目,由总部直接选聘,入选项目的毕业生获得“一人一策”专项培养方案,予以重点培养,目前累计招录优秀的博士毕业生20余人。三是开展多元线上招聘。通过“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国聘行动”等平台发布岗位信息,累计收取求职简历5万余份。四是组织区域定向招聘。落实中央对口帮扶政策,面向贵州、海南、陕西、四川等帮扶地区,定向招聘毕业生400余人。
2021-12-28 15:12:38
杨怡星:
第三,深化产教融合,确保校企协同育才“有路径”
公司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选用链条前移,目前已与国内26家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北京未来科学城、海南创新研究院等10余个实践实习基地,共建4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12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集团公司连续多年举办“i+”创新创业大赛,并于近期举办了PKS安全先进计算2021年度生态大会,通过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双创平台、拓展职业空间,帮助公司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经过五届的“i+”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积累,我们在国内电子信息领域已具有了重要影响,其中有9个项目累计获得投资5.8亿元。
2021-12-28 15:13:11
杨怡星:
目前公司已启动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将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开发出更多优质的工作岗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做好已招录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工作,支持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建设网络强国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2021-12-28 15:14:39
续梅:
感谢杨怡星副主任,我们接下来就进入答问环节,看看各位记者朋友有没有问题。
2021-12-28 15:15:07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刚在发布会上提到了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我们都知道这个计划是今年刚刚启动的,我们对此都非常好奇,它针对的是哪些重点群体呢?
2021-12-28 15:16:33
王辉:
谢谢您的提问。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是我们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启动了“宏志助航”项目,主要是通过线下和线上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培训,目的就是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尽早实现就业。“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组织线下培训50万人,线上培训200万人。2021年,教育部已经确定遴选了135所高校作为培训的基地,负责对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目标选择、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10个主题,涵盖了从大学生求职到签约的全过程。
2021-12-28 15:17:52
王辉:
同时,教育部也开通了网络培训平台,现在我们有150门网络课程,所有大学生都可以登录进行线上学习。我们对“宏志助航”计划还有个工作要求,不仅要开展培训,而且要努力促进学生就业。所以,对参加培训的学生,我们要求各高校开展“一对一”的指导与帮扶,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等,保证这些参加培训的学生尽早就业。
2021-12-28 15:18:16
王辉:
我们也了解到,各地各培训基地都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江苏省专门举办了“宏志助航”招聘会,重庆市教委也自筹资金120万,扩大了项目培训的范围。截至12月27日,各培训基地已经完成线下培训4万余人,线上培训67万余人,参训学生满意度达到97%。谢谢。
2021-12-28 15:19:03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封面新闻记者:
面临后疫情时代新的形势,我们也注意到了,像自由职业以及灵活就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很多大学生新的选择。请问高校如何看待自己毕业生有这样的就业新选择呢?谢谢。
2021-12-28 15:20:19
陈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我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当前国家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我们在构筑新发展格局,这里面有两个热词,就是经济新常态、国际大变局。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职业、灵活就业,充分就业,是当前中央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倡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方向。
2021-12-28 15:21:37
陈峰:
另外,现在面临着第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企业的结构也在变,包括高校,我们现在的学科交叉非常多,产生了很多新的专业,将来也会产生很多新的职业。同时,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抓住了网络发展大好时机,现在网络经济在全世界发展还是非常好的,非常受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一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出了很多新的业态、新的职业,也孕育出了更多的就业方式,所以选择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的毕业生,这种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从学校的角度讲,我们是积极鼓励支持。对高校来说,针对这种新的趋势和变化,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就业指导方面,大力加强教育引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2021-12-28 15:22:50
陈峰:
除了到传统领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之外,我们也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支持他们灵活就业。最近,中央、教育部都发了一系列文件,都在鼓励引导支持灵活就业。
2021-12-28 15:23:37
陈峰:
在具体做好专项指导方面,其实各个学校都有很多好的做法,我们学校坚持需求引导,问题导向,着力培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意识。比如说,我们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指导原则,修订了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置创新创业学分,放宽了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措施。另外,我们完善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为有意创业的学生提供平台。
2021-12-28 15:24:56
陈峰:
同时,我相信各个高校都有一些鼓励创新创业的种子基金,培育他们去创新创业。在校园内我们不间断的广泛宣传在校生创新创业取得的成果,对已毕业校友在创新创业方面、自由职业方面做得好的,我们也作为典型事迹广泛宣传。谢谢。
2021-12-28 15:25:28
中国教育在线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中国教育在线记者:
刚才王司长在介绍过程当中也提到了,新冠疫情已经持续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最近,国内局地散发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我们注意到一些高校也发生了疫情。所以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地开展高校的校园招聘活动呢?谢谢。
2021-12-28 15:26:13
史国君: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说一下,南京工程学院没有发生局部疫情。高校的稳就业,关键在于两稳,第一是稳校园的招聘,第二是稳岗位的供给,这两个做到了,高校的稳就业就能做好。
2021-12-28 15:27:12
史国君:
当前的形势下,应该说是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南京工程学院在有效开展和改进校园招聘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大体是四个方面:第一,筑牢校招的安全防线。研究制定校园招聘的疫情防控方案,强化活动审核报批、现场监测、及时消杀和跟踪反馈这样一个闭环的工作流程,采取控制规模、加大间距、错峰进场等措施,避免人员集聚,构筑师生健康安全的屏障。第二,优化供需对接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的新模式,搭建了“91job智慧就业”和“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互补共融的双平台,来畅通供需双方的沟通渠道。
2021-12-28 15:28:42
史国君:
第三,精准策划双选活动。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的需求和往届毕业生派遣方案三个维度大数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举办了高频次、高精度、高成效的中小型校园招聘活动,提升供需双方的意向匹配度。第四,创新拓展了校招以外的线下空间。创新开展了“体验式”的双选招聘,将招聘会现场放到了企业,毕业生先到企业进行岗位的体验,然后跟用人单位进行洽谈,提高供需双方签约的成功率。谢谢。
2021-12-28 15:29:12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在今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中,广东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能力都位居第一,请问广东将如何继续发挥这个优势,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服务?谢谢。
2021-12-28 15:30:07
邱克楠:
谢谢这位记者对广东教育的关注。广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广东互联网发展的优势,着力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服务。我们2019年就已经开发了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实行指尖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便民利民办实事,做到让信息多跑路,毕业生少跑腿。一是在全国率先推广使用就业手续在线办理。二是在全国率先推行电子就业协议。三是实现数据共融共享。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服务,我们进驻了广东数字政府“粤省事”“粤商通”两大平台,全省人社、公安等部门可实时共享毕业生报道信息,用人单位通过“粤商通”办理营商业务的时候,可以发布招聘岗位、在线视频面试、签订就业协议书,招聘岗位可直达全省每名高校毕业生。
2021-12-28 15:32:00
邱克楠:
下一步,我们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的功能,提高平台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谢谢。
2021-12-28 15:33:03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经济日报记者:
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作为企业,请问在接收大学生就业方面,还将如何挖掘潜力?谢谢。
2021-12-28 15:34:21
杨怡星: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中国电子作为用人单位,面对2022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我们认为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机遇。中国电子将继续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教育部的有关工作部署,积极做好高校就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把握目前网信产业高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做深、做强现有核心产业的同时,我们要不断拓展产业生态圈,尽全力挖掘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
二是坚定担负央企的社会责任,对于偏远地区的毕业生、家庭贫困的毕业生实行定向招聘,同时结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为偏远地区毕业生提供适当的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021-12-28 15:35:47
杨怡星:
三是继续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刚才也讲过了,中国电子已经与国内26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后续我们会加大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力度,同时把具有中国电子特色的一些专业课程和企业文化课程,纳入到我们合作的高校培养体系,促进毕业生专业能力和企业需求深度对接,激发大家献身国防科技产业的热情。
四是积极发挥中国电子作为安全、先进、绿色的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单位和国产的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优势,组织我们的下属单位开展“百城百万”PKS网信人才培训认证系列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匹配度。
2021-12-28 15:36:28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学生司除了就业以外,还负责我们的招生考试工作,昨天刚刚结束了2022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很多媒体说这是史上最难的一年,对此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怎样看待的呢?谢谢。
2021-12-28 15:37:39
王辉:
谢谢您的提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2月25日到27日举行,昨天刚刚结束。今年的研考工作非常不容易,我们面临着特殊的形势和挑战。一是报名人数激增的挑战。今年研考全国报名人数457万,比去年增加了80万,报名总数和增量都创历史新高。二是突发疫情的挑战。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陕西西安以及其他省份的有关地方实行了封闭管理,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三是组考难度加大的挑战。研考试卷类型种类众多,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部分在疫情封控地区的考生无法赴原考点参加考试,因此研考组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2021-12-28 15:38:32
王辉:
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导各地加强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全国共安排考点3600余个,考场17万个,这里面包括了1.3万个备用隔离考场。监考人员37.8万,为2.5万名疫情封控地区考生妥善安排在滞留地参加考试。据各地报告,各地考试组织平稳有序,实现了“应考尽考”和“平安研考”的目标。各地教育、卫生健康、公安、交通等部门,以及社区工作一线的同志们,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全力以赴为研考安全保驾护航,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典型和感人事迹。在这里,受部领导的委托,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广大考生给予研考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表示感谢!
2021-12-28 15:39:09
王辉:
教育部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地为做好今年的研考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育部周密部署,全力指导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教育部高度重视做好研考工作,怀进鹏部长召开专题会听取汇报,对研考工作作出部署。翁铁慧副部长多次组织召开调度会,并赴有关地方检查,考试期间全程调度组考工作。
2021-12-28 15:40:26
王辉:
教育部多次召开部署会、调度会,全面加强工作部署,及时开展专项调度。指导各地特别是疫情形势复杂的重点省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通过增设考点,就地借考、平移考场、调配试卷等方式,妥善安排疫情封控地区考生在滞留地就地考试。要求各地对相关密接和次密接考生,全部安排在“集中隔离点考场”考试,确保考生和工作人员健康安全。指导各地强化考试组织管理,严格试卷安全保密,加强考场安全检查,保障实现“应考尽考”,确保师生安全和考试安全。
2021-12-28 15:41:13
王辉:
第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力保障防疫组考和考试安全。各地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会同教育考试部门,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及时指导做好中高风险地区考试的防疫工作。公安、交通部门全力做好研考安全保卫、交通疏导、考生接送等工作,广大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考生服务工作。
2021-12-28 15:42:44
王辉:
第三,各地精心组织,全力保障研考平稳实施。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研考工作,考前各地省招委都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了部署,各地协同联动,相互支持,努力做到全国一盘棋,为防疫组考和考试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陕西省全力克服西安全市封闭管理和雨雪恶劣天气的影响,临时调整增加9个考点,增设843个考场,为全省受疫情影响考生一一落实了考场借考,为351名隔离考生在隔离点安排了考点进行考试,为2132名封控区考生一人一车安排“点对点”的接送,临时调配分送试卷1.6万余份,全力保障考生实现应考尽考。
2021-12-28 15:43:35
王辉:
内蒙古、浙江、云南、河南、广西、山西等地为因疫情封控滞留的考生,采取临时增设考点,省内和省外异地调卷,重新编排考场等措施,安排考生就地考试。
2021-12-28 15:44:49
王辉:
这里我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次与疫情战斗、与时间赛跑的组考过程中,教育系统勇于担当,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等学校和考点单位,克服重重困难,想尽办法为滞留考生解决就地考试的问题。广大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不惧挑战,主动请缨,积极报名承担组考工作,一些高校考点还积极优化了考试服务,为考生提供专用食堂、免费简餐、临时休息区等,得到了考生和社会的赞许。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科学规范做好研考评卷评分、成绩发布、复试调剂和招生录取等各项工作,确保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招生质量和选拔水平。谢谢。
2021-12-28 15:45:27
续梅:
好,答问环节就到这里。明天上午我们将继续举行第五场“办实事 见实效”的新闻发布会,向各位介绍教育乡村振兴以及农村中小学改厕工作的有关进展情况,也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
(结束)
2021-12-28 15:46:02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